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中国》28期--IN CITY--公共自行车倡议

(2008-07-25 14:25:00)
标签:

自行车租赁

公共交通

生活品质

谭健宁

中国

杂谈

分类: INCITY/未来生活进行时

《城市中国》28期--IN <wbr>CITY--公共自行车倡议

公共自行车倡议
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 是一种生活品质的重建
Proposal for Public Bicycles

文字:谭健宁 专题编辑:谭健宁 插画:S!N
    在中国,谁都不会对自行车感到陌生,计划经济年代里,它甚至是中国家庭财富的组成部分,与缝纫机、手表一并成为实实在在的“三大件”家当。
    随着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自行车在今天中国城市中的地位日渐衰退,精神上,它不再是承载人们生息朝夕的主流交通工具;生活诉求上,似乎拥有私家车才是现代人生活品质的追求,环境上,道路再拓宽、设置再多的场地,也仍未能满足数量庞大的机动车行驶与停放空间需要……跻身于相对发达的公共交通骨架夹缝处,自行车未来的生存价值为何?
    近一两年来,国内一些城市重新提倡自行车,而且变得更有针对性,不仅提出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系统,还对准了市民日常的短程交通接驳,提倡以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方式,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参与公共交通的一种尝试,自行车租赁在北京、杭州等地已小见规模,但却在上海、郑州等城市遭到冷遇。布点不足、租还不便、空间缺乏、宣传不足等因素,成为自行车租赁服务的一个个关口,是我们的生活观念在抛弃自行车,还是城市的交通机制在抛弃自行车?
    我们认为,自行车目前的这种尴尬境地,只是都市繁衍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过度阶段,在未来,或者就在今天,无论是城市慢行系统的专用区域内推广自行车也好,是有策略地在市区内定点推行自行车租赁也好,自行车作为一种节约能源、节省空间的慢速交通形态,及其使人们身心获得运动机会的特点,必有其对大城市交通的补充辅助价值,以及对倡导健康生活的引导意义。正如刚刚完成了《上海城市中心城慢行系统规划》的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晔所言“城市复兴自行车,除了能解决短距离交通接驳问题之外,还是一种生活质量的回归,也是交通本质的回归,而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自行车在今天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在成熟的机动化公共交通体系下,给自行车形成一个公共交通网络,这才是切合实际的,才是绿色交通的要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