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静静流。这边是贵州,那边是四川。
赤水市人口也只有大约30万。市区很小,但是很热闹。人们吃着酸汤乌鱼,豪饮酱香白酒。从外地来的城市客人,都感慨这里幸福指数超高。不过一天行程下来,不仅平添几许忧愁——乡村卫生信息化程度,严重滞后。
赤水市人民医院袁院长说:新卫生是首家来自北京的、造访该市卫生系统的媒体。这让我们深感自豪。
在袁院长的协调下,赤水市卫生局谭副局长一大早带领我们,走访了一所乡卫生院,一间村卫生室。
复兴镇卫生院,楼体和设施都十分陈旧。卫生院门口是一条泥泞的公路,来往的货车将道路压成一道道深槽。虽然不是雨天,行人踩下去,鞋底沾满黄泥。
6平米见方的卫生院收费室内,并排陈列着两台电脑。工作人员说,一台是用作新农合结报,一台用作社保病人结报。两台电脑都是由卫生院买单。
如果社保、新农合两个部门能够协调一致,可以轻松为卫生院节省一下电脑。由于没有HIS收费系统,医生采用手工操作后,处方和药费清单,必须又收费员手工录入结报电脑,再行上报。
卫生院专门设立了医改办,其实主要是建立健康档案的办公室。室内整齐地陈列着已经建好的全乡各个自然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纸质健康档案。一名医生在电脑桌旁,将几份纸质健康档案中的数据,逐一输入电脑,也是所谓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但这显然是所谓的“死档”。除了用来提交给上级部门电子报表数据,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因为所有的业务,都是在手工状态完成,这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产生的数据,除了长眠在电脑中应付上级检查,将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纸质档案的内页如果写满了,就可以将印刷的单页补充进去,继续填写,然后再输入电脑。一套纸质档案,一套电子档案。
如此建设居民健康档案,真是愁煞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