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艾敬(图)

标签:
艾敬歌手画画艺术家个展华氏画廊奥运汶川文化 |
分类: Steven随感 |
(Steven的头和艾敬的头好像不是一个撇的,呵呵,艾姐姐保养得相~~~当不错!)
李磊老师很强悍,事务如此繁忙,居然还能抽出时间画大画。这是我在去看过他在张江个展后,最大的感受。
我常常需要一些例子来佐证:人是可以同时做一些事情的。比如:梁凤仪小说写得棒(听说),做企业也同样有声有色;海岩白天是酒店高管,晚上用来创作,而且是显而易见的双丰收;李磊老师是上海美术馆的执行馆长,每年经他手做的艺术展少不了,还能有时间点彩挥墨,精力不可谓不旺盛。
通常这类人是在做A事务累的时候做B事务来换脑子的;而做B事务的收获也能使他们A事务收益----双赢。
在即将离开李老师个展的时候,我又碰到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艾敬。好久不见,那个谈着吉他唱歌的女子,忽而在英国,忽而在日本,忽而就到了美国。
她给我留了张个展的邀请函,她也开始画画了。
我不知道如何评价明星画画这件事,反正作为一个大俗人,我还是挺好奇,于是,周六就跑了一趟遥~~远的华氏画廊观展。
画展上有很多可人儿,估计艾敬的背景也很容易吸引一些公关时尚的人士前来。展出的作品是她在半年内准备的,涵盖了一些环保、汶川地震、奥运会的时间元素,更像是对于2008年的一个极个人的记录,有点装饰装置的效果,我对此没有特别的想法,还是觉得她的歌更有自己的标识,她尝试过很多曲风和音乐元素,但总是很艾敬。
我忽然想起杨二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本来也没想成为什么大师,写的东西也不过是自己的个人经历。推而广之,对自己的独特有个丰富的记录,也算是对后世的一个交代吧。所以,看展就是交流,不要期待很多。我姑且相信: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
诚然,人做的事情杂了以后,市场认知会变得模糊,无可辩驳。但反过来说,艺术家的创作和创作形式为什么要考虑市场?考虑市场的还会是艺术家吗?
我觉得自己还不算艺术家,因为我目前还没有完全抛开市场的创作。
对啦,艾敬还是沈阳老乡,这也算是我来观展的一个原因吧。我为艾敬的作品拍了一些照片,大家见仁见智吧!
(我是Steven)
(艾敬在接受采访)
(艾敬作品)
(艾敬作品)
(楼上的作品,不是艾敬的)
(楼上的作品,不是艾敬的)
(楼上的作品,不是艾敬的)
(华氏画廊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