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北京(2)夜游南锣鼓巷
标签:
后海南锣鼓巷沪江南洋小新韩国肚脐英国上海休闲 |
分类: Steven随感 |
5点来钟的时候,两位高中的老同学到后海来迎我,显然就在这么短短的2、3个小时里,后海就成了我的“阵地”。
其实,我和佟莹还有夏楠并不是一个班的,只是因为佟同学常混迹在我们班的校友录,我把她误以为是 “怎么还有我不熟悉的同班同学”的这么个神秘人物。Finally,总算见到了,我对他们都是有印象的,没有多少变化。
佟是南洋卫视的制片人,而夏楠在搜狐,我有沪江,好像大家都是媒体人。这年头就是不缺作媒体的,更不缺作网站的,我都怕说自己是做网站的了,才想起个折中的法子,称自己是媒体人,就发现人满为患,咳。不过,做个优秀的负责任的媒体人一定是值得尊敬的。
几个媒体从业者沿着后海逛啊逛啊。谈话很亲切,天气很惬意,回忆也很美好。一转眼,我们都高中毕业这么久了。佟都已经迫不及待想当妈了,正好母爱泛滥,夏楠在她身边就像个女儿不说,正路过公厕我说进要去的时候,她突然来一句:要纸吗?这个晴天一声雷啊~~~
据说这两个人的再次居首也颇为传奇,说是两个人某天在北京的家附近碰见才知道对方住在同一小区,之后本就在高中要好的两个人“涛声依旧”了。。。
很快天晚了,又一拨人---一对巴西夫妇就要来接我了,只能和高中的不同班同学告别了。希望他们不介意我把行程安排得如此紧张,下次到北京,我们一定一起吃饭。
孙和何是Mig和刘的朋友,短短的几个月,我好像不知道被什么力量给推进了本来就不大的葡萄牙语圈,还都是北外这一系的,啧啧中。
虽不直接相熟,却很快就谈到了一起,我偷想自己还算是个有点趣味的人吧。三个人就着小店透出来的灯光一起逛南锣鼓巷是件有趣的体验,因为这里和上海那么不一样,每一次行走,都会有些可爱的发现。
有卖线装本的小店,还有人家在出售戏曲明信片,还有些改良的中式玩偶,当然,少不了一些特色的T恤店。不知道这些东西对北京人自己来说是否算是见怪不怪,而我却止不住自己好奇地张望。
(很多人给毛爷爷写了字条贴在小店)
(在北京,我看到“上海”)
(一家叫做“胡同人”的小旅馆,很有特色,还有上铺呢,下次一定住这里)
走累了,我们去了家叫“韩香馆”的地方吃饭,老板好像很牛,应该是韩国人,法语说的也很流利。小店还有个天台,那种我梦想着拥有的一个小格局。在这种地方工作也算是怡性怡情吧。第一次进门的时候,人已经满了,是孙留了电话,我们在附近逛了一会儿之后餐馆才电话通知有位的,生意好啊。菜的味道还行,主要喜欢那里的土豆,好像是在什么鸡汤里炜过的,味道很鲜,其他的东东嘛,也就是还好。主要是桌子上的蜡烛引起了我们三个人的注意,汗,原来是加电池的,难怪我们怎么动,都不会熄呢,这种新发明,算是让我们开眼了。
(传说中神奇的蜡烛)
(韩国辣白菜)
(“肚脐眼”)
吃饭晚了,原本打算去的Beijing Improv剧场演出赶不上了。不过,我们还是在小巷里曲曲折折地绕了过去,看到只能容纳几十个人的小场子被挤得水泄不通,远远看见几个英国人在上面说笑,下面应和着。有点可惜,也没办法,最后退出来,改在就近的一家“小新的店”里坐了好一会儿。
(小新的店)
后来天晚了,我们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瞧着一天让我过的,从过去(高中同学)到未来(新结识的朋友),上天入地缤纷多彩的,就一个字,真TMD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