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teven视线》安家良沪江乔乔巴黎感觉电视主持人网络新浪 |
分类: Steven随感 |
我在读高中那会儿是特别羡慕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欣赏过杨澜、喜欢过白岩松,那会儿电视作为强势媒体推出的主持人也同样备受关注。其实,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想体味一下做电视主持究竟有什么了不起。
不过,慢慢发觉,周围电视主持人越来越多,叫不出名字的主持人也越来越多,猛地有种顿悟:电视主持人的职业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掌握着某种看不见的特权了。
如果问我们沪江网办公室里的伙计们看不看电视,回答是十有八九都不看的。现在大家都在看什么?看美剧、看动画,但都是在网上,免费的,而且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那谁还看电视,一边忍受间歇发作的广告?
那电视究竟还有什么优势?电视主持人在未来的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昨天,和乔乔吃饭,正聊到这个问题。回国一年半了,除了《巴黎感觉》,她电视这部分事业一直没有很好的进展,她和法国公司一同制作的《游学欧洲》落地CETV之后半年就被拿掉了。原因很简单:节目占着时段资源,又没有很好的招商合作,就只能让位给其他节目了。 电视啊,就是一切向钱看的势力媒体。
我们还聊到访谈类节目。《艺术人生》在走下坡路,不是朱军个人的问题,听说他的台词都是事先策划的时候设计好的,当然有发挥,但发挥的空间很小。而且,在作电视访谈的时候,嘉宾都会比录音和文字访谈更有顾虑,一方面估计形象,一方面估计语言,还要附加顾及拍摄(换带子、灯光等),所以,电视访谈的内容通常无法深入,嘉宾也会自我粉饰,主持人的发挥空间又小,实在看不出电视访谈和网络访谈比有什么优势。前一段时间,乔乔参加了另外一个节目的录制,同嘉宾做访谈的时候,导演不让她多说,只能用“然后呢?”“还有呢?”这样的话来提示嘉宾不停地回答,后期合成的时候,补充录几个问题,也无非是:“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类泛泛的问题,这让乔乔很恼火。我说,你去做新浪的主持吧,空间大,嘉宾也大牌。她也正在考虑中。
我想让个电视主持人去做网络主持是有些委屈的,但这是大趋势,不去适应怎么行呢?电视主持人啊,该从神坛走下来了。
以后连我们收看节目的方式都在变,主持人的概念也应当顺应潮流。今后的内容是海量的,主持人也应该是海量的。不管你是在电视台的固定播出平台,还是IPTV,还是在网络,所有的主持人都是平等的。草根主持和专业主持的区别会越来越小。
90年代末,电台主持人的知名度就开始日益下降;今天,电视主持人也该调整姿态了。
今后真正是全民皆媒体的时代,只要你有摄像头,有视频网站的账号,你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的电视频道,面向全世界播报。
现在再看杨澜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觉得她很幸运,成就在一个中国鲜有娱乐的时代,一个主持人的地位被夸大的时代,如果她的案例发生在今天,或许她依然会成功,但绝对不会那么快速(基于她的行事风格和形象)。。。正是所谓时势造英雄。
所以啊,好好地作《Steven视线》、《沪江V-time》,我们和电视平台是平行的。两种平台上的主持人也自然是同行。谁做得更出色,就让我们比试收视率吧。这将是个有趣的竞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