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思是这样炼成的---访北京雅思学校执行校长 陈永江

(2006-08-03 16:39:17)
雅思是这样炼成的---访北京雅思学校执行校长 陈永江

陈:陈永江,北京雅思学校执行校长

安:安家良,Steven An,沪江英语网主编

 

[受访者小档案]

陈永江,北京雅思执行校长,北京雅思协会名誉会长,1997投身民办教育事业,创立全国首家雅思培训学校——北京雅思学校,填补了国内雅思培训事业的空白,历经多年国外生活及学习、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背景和管理经验,对雅思培训有独到的见解与研究,自主开发出最适合中国学生多起点英语水平的个性化雅思课程,倾力构筑“雅思阶梯教学法”的全新雅思培训及教学模式,帮助更多即将走出国门的同学们取得了优异的雅思成绩。北京雅思学校经过8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雅思培训界的先行者及领航者,成为了广大雅思学友首选的雅思培训权威学校。

 

(一)为什么没在上海投入精力?

安:您觉得北京和上海的培训机构有什么差别吗?

陈:北京和上海的培训机构的差异,可能主要体现了两个城市只能上的差异。北京市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而上海在经济上的优势会多一些。而在两地培训机构的意识上,我觉得差不太多。

沪江英语不错的,发展得挺好的,我们北京也都知道。

 

安:那北京这便是怎么知道沪江英语的呢?

陈:网上啊,当然是在网上。

 

安:我个人觉得北京的培训机构在网络方面的意识要比上海的机构强。从机构自身的网站可以看出来,北京雅思的网站我是经常留意的,整体上来说比上海机构的网站要超出很大一块。很多上海的培训机构也想做论坛,但都没能做起来。而雅思培训机构的学员在这方面就有优势,他们知道在论坛上要东西。

陈:对,一些考试的预测。

 

安:另外我感兴趣的一点就是,北京雅思为什么在上海没有投入精力来做?

陈:上海前几年的发展环境可能差了一些,但目前很多机构的想法和模式比北京还要强。

 

安:您说的模式具体是指。。。?

陈:比如说,韦博的思路和华尔街是一样的,还有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朗阁。上次朗阁的校长过来,我们还一起吃了一顿饭。我觉得上海是一个大的市场,我们也应该会考虑进入这个市场。但目前从人员的管理和抽调,对我们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上海方面的发展就缓慢一些。

 

安:应该说,原来北京雅思的上海分校是加盟的性质,是吧?接下来,您在上海的发展,您是会考虑直营还是连锁加盟呢?

陈:我倒是倾向于直营,但是这样对管理要求比较高。其实,主要的担心还是来自于管理,资金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我觉得上海的管理应该比北京还要好。

 

安:这何以见得呢?

陈:从政府层面上来说,上海的管理更有优势。

 

安:北京和上海,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在上海没有名师,而北京的很多名字,我们在上海也耳熟能详。

陈:就像你说的,确实是这种情况。北京必然是一个高手如云的地方,我们感觉也是这种情况,全国的优秀教师都会聚集到北京,确实拉开了同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在学术上面,北京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加上北京政府放宽了引进人才的政策限制,很多来自于各地人才都向北京流动。在北京,各地的人才的发展空间更大。当然,上海也会用自己的优势来吸引人才,但相对来说,在名师这方面,全国的城市中还要数北京。

 

(二)北京雅思和环球雅思是一回事儿?

安:很多南方人看来,北京雅思和环球雅思是一回事儿,事实上,两家机构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陈:确实,很多人都这样认为。我们做雅思有很多年,其实几年前,仅在北京专门作雅思的机构很多,可能我能叫出名字的就有30多家。但是,经过市场的筛选,目前比较的机构仅有三个:新东方,环球雅思和北京雅思。而这里面,我们说北京雅思和环球雅思相似在哪儿?其实,课程、价格等等很多方面都特别相似,甚至到课程的设置。这个问题可能要这么看,一、这两个学校都是专业做雅思;虽然北京雅思的师资有时甚至优于环球雅思、新东方,但我们本身的市场做的并不好,没有真正能把宣传推出去。我们很多学生都是朋友介绍过来的,传口碑过来的。而我们(和其他两家)最大的差距主要是在包装上。环球在包装上是它的强项。

另外,为什么我们看到课程上有这么多相似呢?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最初的所谓“精品班”,是我98年首先推的。当时推出来的一年中,都没有人敢去学,在那个时候来说确实是不一样的。再有一个,我推的高中五分班,同行机构一看觉得这样的设置不错的时候,他们必然也会考虑同样的运作方式。

 

安:接着人家就推六分班了,呵呵。

陈:就是这样的,呵呵。这个时候,你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毕竟大家都是做雅思的。有时候,我们推出两个月学制的班,人家也可以推两个月的班,进而大家都可以推六个月的班,这个和五分班、六分班一样,确实要想可以的制造的一些不同,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外人来看两家机构就是一回事儿。但是,肯定还是会有区别的。

 

安:觉得这样的竞争是良性的吗? 谁都可以推六分班,甚至是七分班,这样大家都在炒一个概念,产品上有太多的雷同。当然,两家相当的机构竞争,最终受益的还应该是学员。

陈:我觉得这是肯定的。其实,不光是价格战,价格可能是前期的一种操作。早先,新东方和我们打价格战,但我们和环球都没有这样做。教育这东西不同于普通商品,大家看重还是服务。有竞争,学员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价格只能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看教学质量。

 

安:目前,北京雅思在北京有多少分校?

陈:北京的报名处有两个:海淀区和朝阳区。而上课地点有很多

 

安:现在三家主要的雅思学校的市场占有率如何?

陈:差不多。但从雅思这一块来说,新东方不是很好。

 

安:现在新航道不是也在做雅思吗?

陈:不太好。胡敏是去年的9、10月份作了第一期,我们都特别关注的,现在看来他们情况不是特别好。胡敏他的想法还是很好的,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做成新东方这样的规模。那雅思是他的一个切入点。胡敏被称为胡雅思嘛。不多,很多学生去新东方学雅思还是冲着学校的牌子,而不是冲着胡敏本人。但是,胡敏这个人头脑很聪明,他的市场运作都挺好的。

安: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接触北京的市场,但单就他的网上攻势来说,还是有很多先入为主的东西。

 

(三)大班、小班都要做?

安:现在北京雅思大班、小班都有吗?

陈:都有。

 

安:大班可以大到什么规模?

陈:大班可以达到3-400人。白天有很多外地的学员到我们这里来上课,全日制学习。一般,暑期的时候,周末人会少一些,因为放假,学生白天去学的比较多。

 

安:这种讲座式的班级就是北京传到上海的,但就目前而言,上海只有环球雅思能推这样的班级。

陈:确实,大班对于学生来说未必好。能有小班当然再好不过。当然,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安:那目前北京的学员的需求如何?大班和小班,哪个更占优?

陈:我觉得是这样的。两种班级都有存在的理由,有喜欢参加小班的,当然也喜欢大班,关键还在老师。当然,在教师质量有保证的同时,如果服务更好的话,一定是更有优势的。如果是同样的老师,一个班级是200人,一个班级是40人,我一定会选择人数少的。小班当中,学生同老师交流起来更方便。

 

(四)关于老师

安:那我们这几家培训机构有没有共用的培训老师?

陈:原来会友,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

 

安:是不是培训机构可以控制老师的流动性?培训机构老师这么大的流动性会不会给机构造成负面的影响?

陈:肯定会有影响。

 

安:这些负面影响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管理上,各方面都会有。

安:管理上的漏洞可能通过兼职老师的嘴,传到竞争对手耳朵里。

陈:(笑)肯定会有。

 

安:现在上海的机构已经开始尝试把兼职老师的课排满,这样你就不能到其他地方去做,这些会不会在授课协议上体现出来?

陈:我想我们还是和老师会有个协调。老师同意这一点吗?有的老师可能不同意这一点,难道课程排满,老师就不能到别的地方了?学生选择培训机构最终看的是师资,他们会因为新东方名字好听而过去学习吗?显然不是,还是要看老师。

 

安:有些机构称他们是亚洲最大的雅思培训基地,这样的炒作您是怎么看的?

陈:有些炒作是带有欺骗性质的,我想学生应该去体会、去看,有自己的判断力。各家都会有自己的说法。但市场就是这样,机构想尽办法把自己同其他机构区分开。

 

安:说到老师,北京雅思有没有很好的方式留住优秀的老师呢?

陈:不管是怎样的机构,他的核心都是人,而机构的运作就是人与人的互动。当然,我们会对老师的付出给与相应的回报,这包括薪酬等等各个方面,每个人可能都是如此。比如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上班,付出了很多但得到了很少,不管她/他是全职或是兼职,那肯定心理都不会平衡。

 

安:而很多老师还比较注重自己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个人品牌的树立,这个时候北京雅思会帮他/她做什么?

陈:那这肯定要根据这个老师的具体情况,要给他/她发展空间,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所体现。也就是推名师、做出版等等。

 

(五)雅思还能做多久?

安:您觉得雅思这个市场还能做多久?

陈:我觉得3、5年都应该没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中国的考试来说,第一个托福一下子风靡了10多年,而且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市场。而后雅思开始介入,当时澳洲移民持续升温,2000年的时候,澳洲不再接受托福成绩,而改看雅思成绩,必然有个时代的背景。而且雅思的优势在于,它听说读写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用性非常强;托福考试的局限性也就显现出来了,很多托福考试中出现的东西并没有实践意义。这样,在雅思和托福的对抗中,培训学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英国文化处也从中受益。正是因为我们花了很多的资金运作市场,同时也是这个新的考试得以传播。原先,北京3个月一次考试的时候,考生才100多人,而通过我们的传播,大家认识了这个考试,进而有更多的人参加这个考试。这期间,也有很多其他的考试想进入中国,但它们没有雅思这样好的时机,因为我们十分关注这方面的动态。99年的时候,还有叫思培的考试,但是大环境不太适合,所以在推广的时候没有市场,也就没有气候。而当参加某种考试的习惯形成了以后,它必定有一种惯性,它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系,除非有更合理的东西去代替它。目前,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的东西。当然,以后会不会有,我们还要再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