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鸡肋吗?
陈惠芳
春节年年过,春晚年年看。看了春晚,照例要评头品足。大多是摇头,不满意。春晚成了地地道道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到底怎么办?不好办!不办更不好!于是乎,春晚还得办下去,绝大多数人的不满意还得持续下去。就这么一回事儿。
我是看着春晚长大的。上个世纪80年代,春晚刚出来几期,全国上下一片叫好声。至今,我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老春晚”的几个节目。这是事实。我们回顾“老春晚”时,就像看经典黑白片一样,自得其乐。现在,五彩缤纷了,花样翻新了,倒不满意起来。年复一年,牢骚满腹。
叫停春晚的呼声,已不止一年了。但我们再想想:真的让春晚停了,让一年一度的传统大餐搬家了,我们会不会怅然若失,缺少一点什么?习惯成自然。春晚是大年三十的团圆饭。一旦没有了,我们的眼睛怎么回家?我们的精神怎么寄托?
对春晚越来越失望,去之而后快,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几十年前,人们的精神生活大大丰富,口味也越来越复杂。春晚是一档娱乐节目,无论如何变更,总比不上人们的需求速度。人们全方位、多层次地吸收娱乐元素,而且众口难调。春晚也就成了鸡肋。春晚在努力,春晚也在自省,但春晚也在牺牲。
让一场足球赛或者一场时装秀替代春晚。这当然是愚人节的手段。看国足,还不如看春晚。春晚存在着,存在于人们的种种责难与质疑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多包容春晚,多多体谅春晚呢?如果春晚真是鸡肋,谁又是鸡呢?鸡肋长在鸡的身上。我们的鸡不仅要打鸣,还要生蛋。春晚的生长,不只是春晚本身。
2009年1月26日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