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秧秧程秧秧爱情选择 |
我选取了几封让我感觉很有共鸣的,我又有些话想说的信件,在这里谈谈我的想法。为了保护这些网友的隐私,我特意更改了一些信件中的具体细节,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将自己所熟悉的朋友或亲人因其有相似的经历而对号入座。
你好:Cherry
相比起你,虽然我比你大几岁,但我的经历、阅历还有见识远不如你,我一直在学校念书,现在在中国一个小城市读一个冷门专业的硕士。从你的所有文章中感到你是一个很有主见和干劲的人。曾几何时我也有这样的激情与斗志。但不知何时我觉得自己被磨的越来越没有棱角。我谈不上对自己的专业有多喜好,只是觉得它是一个谋求工作的必经之路。很多时候觉得生活变得没有多大乐趣。觉得自己活得特别窝囊,特别没用,也许是因为自己从未真正在外面工作过,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觉得自己现在是在活着,而不是在生活。
现在的我真的特别困惑,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对感情婚姻都比较保守。与男友的交往自始至终都是平淡如水的,从一开始就没有觉得特别的热情与激情。我的男友也是个正直的好人,对我很专一,也是我的初恋。期间也有个别人为我介绍别人,但由于怕伤害他也怕新认识的人反而不好,所以我们也一直相处到现在。如果不出什么事情,也许今年或明年就该结婚了。对我而言,这种感觉更像‘我也快30了,不小了,该结婚成家了’,‘婚姻是我必经的下一步而非我内心非常强烈的想和某人在一起生活的愿望’。和男友在一起,生活也是安全的,但仍像我前面说得,感觉是在活着而不是在生活。我理想中的这种生活状态是,当我和我的伴侣在一起,能感受到生活的动力与奋斗的激情,能得到内心深处交流的享受,我隐隐约约总觉得自己应该能干点什么事情,不是总这样窝窝囔囔、畏畏缩缩的。我希望有一双手在前面拉着自己或导引着自己。与男友在一起似乎总是缺少这些。
这两天我真的非常头疼,特想找人倾诉。但我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诉说的人,我最信任我得父母,但显然在现在的情况下,对他们讲,得到只会是他们主观的偏见。我想找同时代的人讲,而且我也怕自己‘井底之蛙’的见识耽误了自己。我知道没有人可以替我做决定。但我很希望能和比我见识更多的人探讨。很多问题,当你总是自己一个人想来想去的时候,很可能会越来越来严重,绕不出来。与别人交流交流,或许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严重。
--林
你好, 林:
在《廊桥遗梦》一片中,女主人公Francesca是一个有着两个孩子,和丈夫一起生活在美国一个小镇上的中年家庭妇女。日常生活的琐碎及平淡的婚姻生活早已让她失去了年轻时候对生活的向往及憧憬。在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外出旅行之际,一个偶然的际遇下,她结识了这样一位四海为家,充满自由气息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他对生活与众不同的态度及其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吸引了Francesca,重新点燃了她对生命与爱情的向往。她在短暂的四天内与这位摄影师迅速发展了一段令她充满内疚但却刻骨铭心的感情。充满激情的四天过后,当她回到现实,重新面对自己熟悉的丈夫和孩子,她是否再愿意回到从前平静如水的生活?她是否愿意冲破道德传统的束缚,不计后果地去追求自己内心渴望,但却没有勇气过的生活,跟那个摄影师远走他乡?她是否有勇气只为自己活一回?Francesca用她的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好女孩》一片中,女主人公Justine是在一个在美国小镇上某个超市里工作的售货员。她日复一日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工作,整日面对着没有共同语言的丈夫。就在她对死水一般的生活陷入绝望的时候,一个孤独,叛逆的,并且小她很多的男生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一发不可收地开始了一段恋情。但是,Justine的生活却从此陷入了一片混乱。Justine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呢?是过一种激情澎湃,甚至是心惊肉跳的生活,还是回到原先周而复始,原地不动的生活?她也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林,剧中主人公的选择未必应是你的选择。即使你作出同样的选择,结局也未必相同。因此,请不要太去在乎她们最终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我之所以向你推荐这样两部电影,是因为我相信对于剧中人物的困惑与迷茫,你会感同身受,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有着与剧中主人公相似的经历或感觉。
有些人喜欢自己的生活像过山车。尽管这种生活带来的永远是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摇摆,永远是大喜大悲的情绪变动,但是在某些人眼中,这才是生活的真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爱情的旅途种不断受伤,但却仍能满怀希望地投入到另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中去,因为他们明白”尽管心碎的感觉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但是那种难以言语,被爱情滋润的甜蜜感觉也是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啊!”在他们看来,未知的人生才是生活的动人之处。因为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这一天既有可能是晴天,也有可能是阴雨天。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未知”都带给人“新鲜感”。但是“新鲜感”体味的久了,这种感觉就会转化为“不安全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久经爱情沙场”的人们最终安定下来,说上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选择过“过山车”般生活的人往往要顶住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因为过得就是一种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生活,自然不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玩儿心跳”的生活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林,这一切都太自然了。你的矛盾,困惑只不过是人性的体现而已。你无论作出什么选择,你的选择都会带你走向下一条人生路。而无论你作出什么选择,人生的道路都不会是平坦的,绝对不会有任何一种决定会带给我们永久的安宁或幸福。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在选择中挣扎着前进,只不过我们在每一次作出选择的时候都会比前一次变得聪明些, 更成熟些,对自己想要的,能承受的了解得更多些。
在“廊桥遗梦”一片的结尾部分,女主人工Francesca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
其实,改变任何一个“如果”,我们今天的生活都将是另外一番景象,我们将会有着不同的故事将给我们的后辈听。但是只有你,才能决定如何书写自己人生的故事。
林,请原谅我我无法给你任何具体的建议,但是我有一些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借鉴:
第一,请在”爱情“与”欲望“之间划清界限。在你经历了太久的平淡生活之后,感觉自己爱上了某人,因为他的出现重新燃起了你对生命的憧憬时,请你务必将“我要改变现状的冲动”暂缓。“心动了”,但暂时不要“行动”。有时候,我们会迷迷糊糊地将“爱情”于“欲望”绞在一起,将人性中“喜新厌旧”这个很难克服的弱点当作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及重新燃起的爱情之火。尽管“欲望”有可能发展成为爱情,但是“欲望”不等同于“爱情”。爱一个人是需要时间和彼此的了解的。因此,当已经深陷一份感情,而又感觉自己无可药可救地爱上另一人时,请不要太快地下结论,自己究竟爱谁,不爱谁。给自己一段时间,让时间去沉淀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觉。那样,你会将自己看得更清楚,而且也不会因一时的感情冲动而误诊了自己的爱情病症。
也许你会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爱一个人,但是你一定清楚自己和他或她在一起有没有幸福的感觉。幸福的感觉是不需要外界为你定义的,它是你自己内心的感觉。也许你会问,什么是幸福的感觉呢?如果你这么问了,说明你还没有体味过幸福的感觉。也许你又问了,那么会不会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呢?仔细想想,其实这个“福”仍然是外界定义的“福”,它有可能意味着“他或她对你很好”,“他或她是这么的优秀”,“他或她很专一”等等,等等,但是这仍然不是“幸福的感觉”。“幸福的感觉”是只有你才知道的。
我想现在的你也许更加迷惑了,心中呐喊着:“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想送你一篇文章,名为《浮云》。这篇文章摘自何权峰的著作《每10秒钟一个幸福--从谈笑中领略大师的智慧》。何权峰是一个来自台湾的在美国工作的医生。由于职业的关系,他对人生很多问题看得很透,角度也很不一样。”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可以说是对他很恰当的形容。亲爱的林,希望我给你的思考提供了一些新的角度。文章如下:
『我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一个内心挣扎彷徨困惑的人特来请大师启示。
『那不就像浮云一样,随处飘荡吗?』
『那不会迷失吗?』
大部分内心的挣扎都是出自我们想控制生活的欲望,坚持它应该“什么样子”,或是期望得到“什么结果”,以致彷徨困惑,不知“该怎么走”才对。 我们寻找幸福,遇到的却是不幸;我们追逐满足,碰到的却是不满;我们定下希望,得到的却是失望。为什么?这些痛苦难道不是我们的“执着”所造成的吗?
如果能像浮云一样,不执着于结果,到哪儿都好,变什么都无所谓,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彷徨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