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门当户对恋爱秧秧程秧秧 |
分类: 秧秧心得分享篇 |
在中国,恋爱,婚姻不只是自己的事
在中国,同样的情况,大部分家长的第一反应恐怕是:“他/她是干什么的?哪里的人?多大了?父母是干什么的?家庭状况如何?他们有兄弟姐妹几个?学历怎么样?等等,等等。实话实说的结果即是以下的反应:
“闺女,这可不行阿!他光脚和你站在一起都没有你高,你要是再穿上高跟鞋,那不就更不般配了吗?!”
“什么,家是农村的,还有兄弟姐妹六个人?你想让你老爸老妈长期扶贫啊?绝对不行!”
以上的回馈均是我的所闻。尽管说话的人都是我的长辈,但是我唯一想对他们说的却是:“你们真是荒唐可笑,莫名奇妙!”
为什么男生就一定要高过女生?生出来的下一代质量会比较高?谁的理论?谁说高就好,矮就不好?高和矮只是一个长度的区别,怎么会被演变成了一个孰优孰劣的问题?在西方社会中,女高男矮根本不是问题!在我看来,以身高为硬标准来为难子女纯粹是父辈母辈们为自己面子虚荣心找借口。
我还有很多很多的困惑:
为什么不光儿女的心上人要条件好,甚至连他们的家庭都成为重要考核标准?
为什么在中国父母眼里,爱情--婚姻幸福的基石--可以变得毫无份量,甚至是忽略不计?而那些人为的,世俗的标准却可以成为他们手中紧紧握着的武器,用来为本可以终成眷属的感情设置障碍?
为什么相爱的人们不能就潇洒的说一句:“爱就爱了”?!
如果你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了对象,而且父母方面没有强烈反对,那么就太可喜可贺了。如果不仅你的父母没有双双反对,就连你的亲戚朋友都对你的心上人印象颇佳,那么你就当自己中彩票了,狂乐吧!因为这种概率真的不高。在这里,我要对自己表示热烈祝贺,因为我的父母心心念念牵挂着的全是我的幸福,一种不能用物质去量化的幸福,一种只有我才能深刻体会的幸福。我感谢他们真诚的信任,放手让我以自己的标准眼光去追寻爱情。他们让我明白了“只要你快乐”其实是一种牺牲。
既然爱一个人这么难,那么我不爱了,行不行?老兄,如果你今年已经处于二十岁中期或是以上,还没有一个稳定的可以谈婚论嫁的对象,那么你可就是“不孝”。你就是变相地迫使你老爸老妈半把年纪像是赶庙会似地去赶那“万人相亲”大会,为你日后做个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