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钱币图书的体会
(2015-09-04 05:49:45)
标签:
纪念币纪念钞精制币流通币纸币 |
分类: 收藏理念 |
《中国现代流通硬币标准目录第二版》于8月22日到货,当天作者签名盖章,并组织现代钱币网员工发货,到9月1日共10天时间,销售1200多本,创造了笔者个人销售的记录。预计出版社将于9月中下旬在新华书店和网上公开发行,从目前读者对该书给予的高度评价来看,该书热卖已成定局。
这是现代钱币网组织的第三次预订,第一次是2012年10月的该书第一版,第二次是2014年10月的《现代钱币收藏与投资》,这三次具有相同的特点。1,都是提前20天左右预订,预定期十天左右,每次都说遇不可抗拒原因将延后发货,但每次都能按照预计的时间发货,时间计算的非常精准,这也得益于出版社的密切配合;2,预订价都有价格优惠,到货后签名本按照正价在网站销售,从不降价;3,会员收到书半个月至一个月以后,出版社公开发行。长期一贯的优良信誉获得了会员良好的口碑。
从2006年开始,笔者总共写过5本书,每一本都受到读者热烈欢迎,特别是第三本还出现了盗版,我预计盗版卖出的数量会高于正版。作为收藏类图书,能受到读者如此厚爱,实属不易,在此我想谈谈写作体会。
目前写钱币图书的人有三种,研究者、币商、收藏家。研究者占作者的80%以上,他们自己收藏的品种不多,珍品主要靠借用藏家图片,跟藏家了解钱币的相关背景,由于自己不收藏不精,难以准确把握钱币的细节和内涵,对钱币的整体框架和珍稀程度理解不深刻,难以写出准确的钱币描述;币商过手的钱币较多,但是缺乏对钱币的热爱,对钱币的内涵研究甚少,更多的是研究钱币的价格,对生意品种了如指掌,对版别与珍品缺乏研究;收藏家最具备写书的条件,对钱币充满感情,对钱币版别、珍品钱币研究深入,但对市场了解不多,笔杆子好的不多,有时间写书并能够写好书的收藏家非常少。
2012年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编辑励真通过我的博客找到我,他当时在找最顶尖的收藏家写各个板块的收藏类图书,后来出版过几本钱币图书,总结下来,他发现我综合了研究者、币商、收藏家的诸多优点,最容易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就能达成共识,并且笔杆子过硬,善于推广,分担了出版社很多的推广工作。
《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全面修改,但还有些数据并没有录入,主要是这些数据和市场表现衔接不上,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我现在已经在搜集读者反馈意见,并开始了新的研究,为写作《第三版》做准备,当然,《第三版》两年以后才会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