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流通纪念币:变化演绎行情(1)
(2008-07-06 07:32:02)
标签:
精制币流通纪念币普制币文化 |
分类: 市场评论 |
建设银行报 7月2日刊登文章《精制流通纪念币:变化演绎行情》,用了一个整版,全面介绍精制币,文章共分5部分,并使用了我提供的6张图片,图文并茂。去年的精制币专版,主要介绍我收藏精制币的经历,注重故事性,今年还是从对我的专访开始,更加注重知识性和学术性,信息量加大。其中第一部分是编辑手记;第二部分是记者对我的采访摘要;第三部分是乐其中的一篇文章;第四部分是我的一篇论文;第五部分是价格表。由于篇幅有限,现只介绍第一和第二部分。(博文对字数有限制,这两部分就要分几次介绍)
编辑手记
去年5月因为收集流通纪念币的资料,我在网上“认识”了精制流通纪念币(以下简称精制币)收藏家孙克勤先生(收藏圈内都称他北京老孙,采访后得知他很早就收藏老银元、金银纪念币和流通纪念币,后来又收藏精制币,圈内称他为专家),第一次听说普通纪念币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版别——精制币。随后我去了北京两个比较大的邮币卡市场,发现币商们经营的精制币的数量、品种都不多,也少有人问津。而且大多是后期精制币,也就是说早期精制币很难在市场上见到。于是我采访了老孙,在本报做了“着迷精制币的人”(2007年5月23日,2160期),全面介绍了精制币的有关情况。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光临北京福丽特、马甸邮币卡市场,发现精制币数量、品种比去年明显增多,与币商聊天得知,今年其他板块都下跌不少,只有精制币表现平稳,一些早期珍品不跌反升。今天,我们就是把精制币一年来的变化告诉大家。
另外老孙告诉我,这一年精制币还有两件事情可圈可点,一是发现了建国35周年上海版精制币,二是发现了全品、带包装和证书的建国40周年精制币,二者都是新发现。今天我们也听听两位泉友对他们的介绍。
读者注意到了,这个版面叫“雅玩”,现在可“玩"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希望更多的玩家加入进来,与大家分享玩的雅趣。
去年5月底,本报发表了“着迷精制币的人”,全面介绍了精制流通纪念币(以下简称精制币)的相关情况。一年过去了,精制币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期的行情演绎说明了什么?精制币收藏价值在哪里?新加入的泉友(古代把钱称为泉)应该注意什么?近日本报记者再次采访了孙克勤先生。
记者:一年来,精制币收藏出现了哪些变化?
孙克勤:首先,今年和去年相比,收藏人数迅速增加,特别是很多人是看到了贵报的那篇专访,开始关注精制币,并开始收藏,如果看了贵报的文章以后马上加入收藏的,现在藏品已经大大升值了(笑)。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加,使得精制币进一步分散,价格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其次,一年来不断发现精制币新品种,其中去年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一是发现了建国35周年上海版精制币,二是发现了全品、带包装和证书的建国40周年精制币,二者都是新发现,在07年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做了成功展示,很多外地泉友包括香港和台湾的泉友都慕名而来,争睹精制币大珍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