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又见江南梅子红

标签:
杨梅马山梅雨古竹村 |

江南的梅雨来了,江南的梅子熟了。
“梅雨”,江南人又称作“黄梅天”。大致在每年的六月下旬到七月中旬,因雨量较为集中,会出现连绵的阴雨天气。此时,又恰逢江南特有的水果——杨梅成熟期,因而人们又把这种天气叫做“梅雨”时节。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他的《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意思是说,梅子成熟了,雨季也来了。江南是梅子的产地,江浙一带种植杨梅的历史也很悠久。其中又以浙江的慈溪、余姚、仙居,江苏的苏州、无锡等地的杨梅最为出名。在山水胜地无锡,又以马山的杨梅更加著名。
马山,又称“马迹山”,它地处太湖北端,坐北朝南,三面环湖,属亚热带气候。这里全年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5.5度,年均日照2075.8小时;这里有大小峰峦57座,溪流41条,绿化覆盖率高达65%以上。全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常年从三万六千顷湖面上吹来的洁净空气中,负氧离子成分与周边城市相比要高出几百倍,享有“山水氧吧”之美誉。
马山古竹村的冠嶂峰,是马山57座峰峦中的最高峰,太湖的水汽以及特有的砂质土壤非常有利于果树的种植与口味的改善,特别是马山特产“乌梅种”杨梅,在古竹村冠嶂峰的种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相传,古时马山冠嶂峰下有一位果农堵阿余,一天他看见一只鹁鸪鸟站在自家果园的树上,就扬手准备赶走鹁鸪鸟。那知鹁鸪鸟一惊,把叼在嘴里的一颗杨梅核滑落到地上。第二年,这个杨梅核竟在堵阿余的果园里发芽生长成杨梅树苗。堵阿余觉得这棵杨梅树苗来历不简单,便精心培养它,十年后,树苗长成大树,并且结果了。结出的杨梅是堵阿余以前从未见过的,它色泽乌黑发亮,肉厚核小,味道甜中带微酸,吃上一颗,胜似仙果,回味无穷。堵阿余兴奋不已,便把这棵杨梅树称作“乌梅种”。当地的其他果农闻听后,纷纷前来要求嫁接,堵阿余一一满足了其他果农的要求,从此,“乌梅种”在马山地区广泛培育种植。
现今的马山“乌梅种”杨梅,平均单颗重13克,果实可食率93%以上,外形圆整,糖度高,闻之香气馥郁,成为杨梅中的佳品。已经与无锡的另一个水果特产——阳山水蜜桃,并列为夏季最佳的水果。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夸道: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吴越,就是古时对无锡、苏州和浙江的简称。
“品无锡杨梅,做世间仙人”,是件令人向往的事。马山杨梅不但美味可口,还有消暑生津的功效。去马山采摘杨梅,也成了江浙沪一带“梅雨”季出游的首选。因为到马山采摘杨梅,还能顺道去灵山大佛玩一下,要知道,马山杨梅的产地古竹,就在灵山大佛的旁。
旅游攻略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
交通:公交88/89路到古竹站,票价2元
餐饮及住宿:古竹村上有大量的农家乐,推荐“古竹人家农家乐”,地址在古竹164号(古竹老年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