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乐山大佛曾有大佛阁覆盖

(2011-03-16 00:00:49)
标签:

乐山大佛

大佛阁

文化

分类: 网海拾贝

    1988年和1999年,我们和女儿两次游览乐山大佛。最近看了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五集纪录片《乐山大佛》,其中第四集集中讲述了唐代大佛阁的复原研究,对乐山大佛有了进一步了解。 我第一次注意到乐山大佛还曾经有大佛阁覆盖。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 

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像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大佛阁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乐山大佛的大佛阁自唐代建成以来,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大佛阁的建筑遗迹破坏不少。所以,复原大佛阁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也包括虚拟和图纸。目前专家们只是对唐代原始的大佛阁进行了复原研究,其他朝代的复原尚未深入。唐代大佛阁的复原是杨洪勋教授主持的,他准备写出论文并且发表。
    下面是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五集纪录片《乐山大佛》第四集中,杨洪勋教授主持的对唐代原始的大佛阁进行复原研究得出的大佛阁数字模拟复原图。由好友三乐从《乐山大佛》第四集中截取后传给我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相关链接】雁北草:《乐山大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