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长廊中部,我们向北走出了长廊,来到了以排云殿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门。

佛香阁高高在上。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殿前的龙凤。


通往佛香阁的长廊。


俯视排云殿。

走廊里的壁画。


展出的排云殿的脊瓦等建筑构件和佛像。



佛香阁右下方的建筑群中央是一座全铜的铜亭。



俯视脚下的大殿的昆明湖。

右前方远处是玉泉山。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光绪十七年时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 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这是佛香阁门匾。
佛香阁内供奉的观音。

众香界,砖石结构,表面用五色琉璃瓦件装饰。这是座宗教牌坊,在牌坊的正反两面石额和智慧海的前后石额上,分别刻着“众香界,袛树林;智慧海,即祥云。”巧妙的把这里比作佛门福地。我们没有去看智慧海。

从佛香阁远眺昆明湖和玉泉山。


走下佛香阁。
母亲仔细欣赏排云殿前的铜鸟兽和铜瓶、铜鼎,十分喜欢。







回首佛香阁,不忍离去。


智慧海在万寿山的最高处,清乾隆时期(1736-1795)建,结构用砖石发券砌成,不用梁柱承重,俗称无梁殿。建筑屋顶、壁画均用五色琉璃装饰,并嵌有无量寿佛一千一百一十尊,和殿内佛像均为乾隆时文物。一九零零年,壁面琉璃佛像遭到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妻子曾携女儿参观过,这次没有上去看,下面照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