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玉澜堂,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为一大型四合院。“水木自亲”门庭,是乐寿堂的正门。水木自亲门庭外的码头上,矗立着探海灯杆,又称“水月灯杆”。灯杆用两根长近9米的细杉篙做支架,顶部中间用半月形铸铜雕件连接。当年上面吊挂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时的信号。

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帝手书。堂内西内间为慈禧寝宫,东内间为更衣室,正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屏风等。宝座前置有名贵的青花瓷大果盘和4只镀金九桃大炉,均为慈禧生前原物。堂阶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




在乐寿堂院内南侧,有一块巨大的色青而润、形似灵芝的“北太湖石”。乾隆帝十分喜爱此石而赐名青芝岫。 但该石有一外号叫“败家石”。据说明朝大臣米万钟,在今北京大学校址内建有一座私人花园,叫勺园。此人爱石成癖,在北京西南郊房山发现了此石,企图运往勺园。在古代为采运此石,必须先修路挖井,隆冬时将井水洒上路面,冻成厚厚的冰道后,再用人工、马匹进行拖运。但仅运至良乡,米家已工力穷竭,破了家产,只好弃之路旁。 到了清代,乾隆赴西陵扫墓路经良乡发现此石,喜出望外,下旨要将该石运来这里装点园林。此石走水路运至南侧湖畔“水木自亲”码头破门而入。对此,乾隆母亲极为不满,咒骂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败家石呵!”说来也巧,乾隆搬来该石,清王朝便从盛到衰,由强到弱,最后出了一个慈禧,将国家搞得一败涂地。人们认为此石既败私家,又败国家,所以讥称“败家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