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天气晴朗,我和妻子去参观唐山城市展览馆,途径位于建设路西侧的唐山体育场。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一栋楼顶有个白色大球装饰的楼房,显得格外漂亮。我喜欢这栋建筑,不单单是因为它造型独特,美观大方,更因为它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这一带附近唯一没有遭到破坏的楼房,当时,它正在建筑施工中,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已经完成。震后,利用原来的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建成了现在这栋楼房。看到这栋震不倒的楼房,总是引发我的联想。

从上面那栋震不倒的楼房出发,向南沿建设路走200米左右,就看见了下面这栋楼房,现在是师苑旅馆。地震时我们居住的楼房就在这个旅馆的位置。那时建设路还是一条土路。

震后,我们在校园内低矮的简易房中居住了5年多。下面是震后我在我家门前为岳母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左边就是我家简易房的门。

这就是我们的旧校址的主楼。我们在这个校园内工作、居住近30年!在这栋校园主楼顶上,原来还有2个很大的卫星接收天线,是我主管电教工作时安装的。5年前,因为校址转让给华北煤炭医学院,卫星天线已经拆除,只剩下普通的电视接收天线和2根高大的避雷针,那是我们自己安装的。那2根高大的避雷针,可以将楼顶上的卫星天线保护起来。每根避雷针就像撑起一把伞,避雷针顶端就像伞顶,可以将伞下的区域保护起来。伞面与避雷针的夹角为40度角。普通的电视接收天线上端自有避雷针。


唐山地震是迄今为止我们亲身遭遇到的最大自然灾害,所以我们常常去唐山抗震纪念碑。这是今年国庆期间在抗震纪念碑广场拍的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