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儿童时期玩过的游戏(八) 斗蛐蛐儿

(2007-12-24 18:34:55)
标签:

回忆

少年儿童时期

游戏

斗蛐蛐儿

休闲

分类: 健康生活

    五十年代,我正上小学。每年的夏末秋初,是我和小朋友斗蛐蛐儿的时节。交大校园里的男孩,几乎都喜欢这种游戏。只要新逮到蛐蛐儿,就急于找人挑战。那时只斗输赢,没有任何赌博内容。斗蛐蛐儿,就要认蛐蛐儿、逮蛐蛐儿和养蛐蛐儿,下面分别介绍。

    认蛐蛐儿

    蛐蛐儿是蟋蟀的俗名,又名促织,顾名思义,是说它一叫唤天气就凉了,催促人们要马上织衣缝被,要不然就挨冻。蟋蟀过不了冬,秋天逮来,养到冬天慢慢就死了,所以又称百日虫。

    蛐蛐儿的种类很多,从黄褐色至黑褐色的都有,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大牙发达,左右张开,善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细小并等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雄蛐蛐儿有两根尾须,左右叉开,其前翅上有发音器。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器,发出声音。雌性个体较大,除左右叉开的两根尾须外,中间还有针状的产卵管裸出,孩子们把它成三尾,其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

    蛐蛐儿是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

    要与蛐蛐儿区别的有“油葫芦”、“棺材板儿”等。

    “油葫芦”貌似蛐蛐儿,个头比蛐蛐儿大,全身油光锃亮。跟蛐蛐一样,雄的双尾,雌的三尾,又叫“三枪”。“三枪”不会叫,雄的叫得好听而响亮。

    “棺材板儿”就是大棺头蟋蟀,和蛐蛐也不难分辨,“棺材板儿”个小,头扁扁的,前端平,向前倾斜,就象棺材的前脸儿因而得名。

    没有人逮“油葫芦”和“棺材板儿”,我最厌恶 “棺材板儿”,因为其形象恶心,真的让人想到棺材。

    认识了蛐蛐儿,就可以逮到真正的蛐蛐儿了。

    逮蛐蛐儿

    逮蛐蛐儿前先要准备手电筒、蛐蛐儿罩子和蛐蛐儿筒儿。用稍粗一点儿的铁丝围一个大茶杯口大小的圈儿,在铁圈儿的接口处引出一个把儿,将用于纱窗的铁纱网下脚料卷成圆锥形喇叭口,使用铁丝圈儿作为圆锥喇叭口的周边,用细铁丝扎牢即成了扣蛐蛐儿的罩子。用稍硬一点儿的纸卷成拇指粗三寸左右长的纸筒,将筒的一端折叠三下封死,另一端敞口,即成备用的蛐蛐儿筒儿。

    蟋蟀穴居,喜欢栖息于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夜出活动、觅食。交大校园里电机馆东南面有一片面积很大、杂草丛生的坡地,坡上还有许多乱石和碎砖。晚上,我们常去那里逮蛐蛐儿。到了那里,先根据蛐蛐儿发出的鸣声定位。然后,打开手电筒,脚步轻轻地朝发出鸣叫声的地点走过去。多数情况,蛐蛐儿在砖石下边,左手打着手电筒照亮,同时拿着蛐蛐儿罩子,右手慢慢地翻起一块块砖石,发现蛐蛐儿后,不用手直接抓,而是迅速从左手拿过蛐蛐儿罩子,小心翼翼地用蛐蛐罩子将它扣住,蛐蛐的身体才不会受损,保持全须全尾。接着,将蛐蛐儿放入蛐蛐儿纸筒儿中,将敞口折叠封上,带回家去。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常常是罩子下去,蛐蛐蹦走了,一罩没罩着,再一罩又没罩着,有时蛐蛐儿跑了,有时蛐蛐儿被罩死或罩残了。

    在逮蛐蛐儿的过程中,砖石下常常爬出蜈蚣、蚰蜒和蝎子,偶尔还有蛇。我最怕蝎子和蛇,但还是照常去逮蛐蛐儿。听人说,坟地里的蛐蛐儿最厉害,我还与小伙伴到交大外的太平庄的西面找坟地,在远处找到一块广东墓地,结果空手而归。不过,回过头一想,如果真的在坟地逮个蛐蛐儿放在家里,心里总是有点不自在!

    养蛐蛐儿

    逮了蛐蛐儿就得养着。需要许多蛐蛐儿罐,一个罐养一只蛐蛐儿,我家里的水果罐头瓶、酱豆腐瓶和破茶缸都用上了。在蛐蛐儿罐里放一些潮湿的土,压实,罐的盖儿要留小孔。每天给蛐蛐儿喂嫩青豆粒、青椒块、西瓜皮、菜叶等。

到了晚上家里蛐蛐叫声此起彼伏,吵得人睡不着,只得放到僻静的房间,将门关严。

    斗蛐蛐儿

    斗蛐蛐儿先要准备一根蛐蛐儿草,蛐蛐儿草又叫蟋蟀草、痒痒草,还叫牛筋草。蛐蛐儿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略似狗尾草,唯穗分为数枝。取此草之茎,从穗根分裂茎一小段,抽成丝毛,则成茎端有丝毛的蛐蛐儿草,可用来逗蛐蛐儿。

我拿着蛐蛐儿草,轻轻地逗自己的蛐蛐儿。蛐蛐儿先微微张牙,渐渐越张越大,后来就竖起翅膀鸣叫起来。

    晚上,我和小伙伴捧着各自的蛐蛐儿罐儿,来到住宅区的路灯下,开始斗蛐蛐儿。两个人的蛐蛐儿放到一个罐儿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双方先猛烈振翅鸣叫,好像是给自己鼓鼓劲,又像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搏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偃旗息鼓,垂头丧气,一声不响地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昂,不断地高声鸣叫,显得十分得意。

    有时候,两只蛐蛐儿放在一起,谁也不理谁,这时就要用蛐蛐儿草逗,使它们激动起来,相互厮杀。

    蛐蛐儿是败军之将一蹶不振,如果战败了,那么,指望它重新披挂上阵,希望不大,所以总得不断逮新蛐蛐儿。

   

    雄蛐蛐儿

少年儿童时期玩过的游戏(八) <wbr>斗蛐蛐儿

 

    另一种雄蛐蛐儿

少年儿童时期玩过的游戏(八) <wbr>斗蛐蛐儿

 

    雌蛐蛐儿

少年儿童时期玩过的游戏(八) <wbr>斗蛐蛐儿

 

    “油葫芦”

少年儿童时期玩过的游戏(八) <wbr>斗蛐蛐儿

 

    “棺材板儿”

少年儿童时期玩过的游戏(八) <wbr>斗蛐蛐儿

 

    蛐蛐儿草逗得蛐蛐儿呲牙咧嘴!

少年儿童时期玩过的游戏(八) <wbr>斗蛐蛐儿

 

    蛐蛐儿草

少年儿童时期玩过的游戏(八) <wbr>斗蛐蛐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