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到了,水面结冰了。我不由想起刚上小学时玩的冰上游戏——滑冰车。
那时,冰车是我自己做的。找一块大小合适的木板,我盘腿坐在上面时正好够大。在木板下左右两边平行钉上两条高一点的木条,再在每个木条中间沿木条的方向放一根粗铁条,铁条在木条的两端向上翘起,并与木条的端头紧密接触,用铁钉将铁条牢牢地铆在木条端头上,冰车就做好了。再找两根一样长的粗铁条,长度约一尺左右,将每根铁条的一端弯一个耳状环,使之刚好用手握着舒服;将另一端在炉火里烧红,用铁锤砸成尖锥状,支撑冰车前进的冰钎也就做好了。冰车和冰钎一年比一年做得好,冰车上加装了自制的小木椅,坐上去更舒服;冰钎也越做越精致。
那时,我们住在交大南华斋。南华斋的东面有一个土山包,那是一座人造假山,面积不小。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沟环绕着这座山包,水沟很宽,沿沟边栽种着高大的垂柳。水沟大约有二三里长,从山包的西北边起,绕过山包的西面和南面,到山包的东南与那里一个大水坑相通。冬天,水沟和水坑里结着厚厚的冰。这里就成了我们的天然滑冰场。
课余时间,我们提着冰车,欢笑着奔向这个天然滑冰场。我将冰车放在冰上,盘腿坐上去,两手握着冰钎把,向斜后方用力扎冰,冰车就向前滑去。我们在冰上滑着冰车,你追我赶,互相比赛,看谁滑得快。我怕被别人追上,就拼命地滑,一会儿身上就冒出了汗,头上也象开了锅——冒着白汽,不知不觉就到了沟远处的那个大坑。大坑的冰面宽阔,这里的人多,除了滑冰车的,还有有抽冰嘎儿(也叫陀螺)的和穿冰鞋溜冰的,好不热闹!
滑冰车的水沟有鱼,一到冬天,总有人在冰上凿洞钓鱼。前一天凿开的洞,第二天又冻上了,冰面坎坷不平,我们滑冰车时必须绕过去。但天气不太冷时,当天凿开的洞口没有冻上,洞口周围有一滩水。我们竟敢将冰车加快速度,从洞口上滑过去,如果冰车底盘低,鞋和棉裤脚被水打湿了!
1956年初,已近冬末,天气开始转暖,水沟上的冰层已经有融化的迹象,靠沟边的冰层变薄了。一个周日,临近中午,我还在水沟上滑冰车。当我滑到土山西面,靠近水沟的东岸时,冰面突然坍塌,我和冰车一起落入冰水中,所幸落水处距离岸边不远,我扑腾了一会儿,手够到了沟岸,从冰水里爬上岸。回头看,冰车在水面上漂着,车上还有一个冰钎斜放着,另一个沉入水底了!我找来一段长树枝,将冰车拨拉过来,提上岸。当我提着冰车湿淋淋地走进家门时,母亲吓坏了,赶快让我脱下所有的衣服,钻进被窝暖和,一边给我洗衣服,一边心疼地埋怨我不注意安全。
第二年,我照常去滑冰车,只是按母亲说的,格外注意安全了。
滑冰车,使寒冷的冬天充满了温暖和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