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前的这只带盖儿的小铜碗,是爸爸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归来时带回国的,本来有两只,还有两个长柄的圆铜勺,被童年的我拿到外边的沙土堆上玩,丢了一只铜碗、两个铜勺,只剩这只铜碗。爸爸迁到成都后,将这只我喜欢的小铜碗送给了我。我一直珍藏着这只小铜碗,因为那里面也珍藏着我对爸爸的思念!中秋佳节,我对爸爸的怀念更加强烈……
童年时,我和妈妈住在大同,爸爸却在千里之外的唐山交通大学,抗美援朝时,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他是土木专业的,赴朝修建志愿军空军前线飞机场,所以,我很少见到爸爸。那时,爷爷在鼓楼下开着一个经营烟酒糖茶的小商店。大同古城不大,我虽然只有5岁,却可以独自从东街的皇城街跑到大南街的鼓楼来。
那时,我经常坐爷爷商店门口光滑的条石上,观望着从鼓楼门洞出出进进的车马人流。没有汽车,只有马车,还常有骆驼拉车缓步通过,骆驼队也常昂首阔步走过。我喜欢在鼓楼门洞里玩,那里四面通风,夏天格外凉爽。也喜欢在门洞里深深的车辙沟里来回走,门洞里的路面是石头砌的,被车马行人碾压踩踏得明光锃亮,并压出两道很深的车辙沟。
鼓楼三重卷檐下有不少燕子窝,常有成群结队的燕子在鼓楼上空盘旋鸣叫。偶尔有鸽子飞来,落在鼓楼的卷檐上,奶奶说,那是信鸽,你爸爸又来信了,又汇钱来了。不知道奶奶说的是真是假,但爸爸确实经常寄钱来。于是,我几乎每天都要抬头仰望鼓楼,看看有没有信鸽飞来,更盼望爸爸能回家来。后来,我才知道,那时,爸爸正在朝鲜前线冒着美国飞机的轰炸,修建飞机场,一只耳朵被炸弹震背了。有一次夜里他们的吉普在山路上行驶,为了躲避美国飞机的轰炸,关了照明灯,在为朝鲜马车让路时翻下山沟,幸运的是被树丛架住,只受了轻伤。朝鲜战争结束前,爸爸回国到交通大学继续执教,才把我和妈妈、弟弟从大同接走。我才结束了鼓楼前的玩耍。多少年过去了,但是在鼓楼下思念爸爸的情景,就像在昨天一样。
望着眼前的朝鲜小铜碗,想到了爸爸在朝鲜的艰苦战斗生活,想到了爸爸为新中国的建立所历尽的风险,想到了爸爸为祖国的铁路交通高等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经历,想到了我和爸爸无话不谈的亲切交流......
爸爸,您永远在我心中!
爸爸从朝鲜带回国的小铜碗。

抗美援朝期间冬季,爸爸在朝鲜前线。

抗美援朝期间夏季,爸爸在朝鲜前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