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宝钗VS理性的乐乐
(2020-09-27 13:01: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宝贝日记(12-13岁) |
前些天,乐乐又写了一篇《红楼梦》的读后感。因为我们之前的约定,只要他愿意,可以选《红楼梦》的一个角色来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全凭乐乐自己的主意。这个暑假我们花了大量的碎片时间,聚沙成塔地天天一起听《红楼梦》。小学时乐乐也与我间断地听完了《蒋勋细说红楼梦》(前八十回),这个暑假又听《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到现在刚听完的《吉劭居红楼梦原文朗读与讲解》。这个版本的《红楼梦》有原文朗读和每章回的详细讲解。我和乐乐从寒假到暑假大概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听完全本。各种渠道的阅读使得我和步入青春期的乐乐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我们无所不谈。。。。。。我终于感觉到了与青春成长期孩子共处的最佳方式就是和他们一起读书,我们能在共读的书中望见彼此。
但是我却也没有料到,对《红楼梦》人物的一些观点看法,乐乐和我不但不同,而且是南辕北徹完全相反的。探春,宝钗就是其中例子。
据说自古有“拥林派”和“拥薛派”之说。我虽不至于那么旗帜鲜明的喜欢或反对谁。就如蒋勋先生说的,我们在漫长的阅读过程,常常会从书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中发现自己。直到现如今,渐渐地明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但是我在感情上还是倾向于欣赏黛玉的孤高质洁,对于宝钗的一些做法则有点保留。另一方面,又觉清高如黛玉,放在现实中必是步步艰难,甚至寸步难行;明理如宝钗,才可能步步青云,直上云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希望乐乐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和观点,或者起码他可以支持认同我的某些观点。但是乐乐却不,他毫不留情的否定了我的看法。
当我觉得探春无情,连亲妈亲娘舅都不认账,不领情。乐乐却说,“妈妈,你要考虑一下,她是有道理和苦衷的,事情要看当时的大环境,在那个宗法社会里,探春只能这样了。。。。。。”所以他并不认为探春是无情,反而觉得她是在走一条相比之下比较合适的路并欣赏她。
今日,征得乐乐同意,贴出他的读后感。他的文章并没有写得多么出彩,也难免孩子式的幼稚片面。但我还是在他的行文里找寻亮点。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我喜欢看孩子们的文字,这也是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一个极佳方式。
《任是无情也动人-读红楼梦有感》文/乐乐(无删改)
薛宝钗,在曹雪芹笔下是一个典型的大小姐,十分守规矩,知书达理,有心机,理性。她虽然看似无情,但又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而她心中也有感性,可爱的一面。
记得有一次宝钗进园子要找黛玉,看见一双大如羽扇的玉色蝴蝶,她就尝试用扇子来扑蝶,只见她香汗淋漓,娇喘微微,表现了她其实也爱玩,也有可爱的一面。
而有一次则是金钏儿跳井死了,王夫人(宝玉之母)因内疚而悲伤,宝钗就安慰了王夫人,说金钏儿可能是意外而死,並非因王夫人之言而投井。很多人在这里就会说宝钗无情无义,或是她明知金钏儿是为何而死,但却用谎言安慰王夫人,心机很重;但我却认为宝钗只是在用理性来说话,当时如果不安慰好王夫人,便可能会引出更大的麻烦事,所以我觉得宝钗是为了顾全大局而说出那些话的,並非无情无义。
而对于嫁给宝玉这件事,很多人都议论她並非真心,有人说她明明知道黛玉和宝玉之间有一段情,但宝钗却蓄意破坏;有人说宝钗为了在贾府当二奶奶而委屈求全,嫁给当时已经疯了的宝玉。但我不这样认为。首先,宝钗是顺着贾母和薛姨妈才嫁给宝玉的,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当时的社会,父母命你去娶那个,嫁哪个,你就一定要顺从,宝钗是个守礼法的人,她一定知道这个道理。其次,贾府在当时已经衰落了,宝钗也清楚,她不会为了一个二奶奶的名衔而嫁给宝玉,如果说宝钗是想借贾府之力来帮自己的薛家而嫁给一个疯傻的人,那也是想帮助他们自己的家庭和贾府而这样做,那也是合乎情理的。最后,其实薛宝钗自己心中也是喜欢宝玉,前文说了,宝钗也是一个可爱的人,也有感性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和你自己喜欢的人度过下半辈子我相信谁都会选择愿意的。所以宝钗嫁给宝玉,并非像他人所说的,生于私利,而是合情,合理的。
薛宝钗,可能在广大读者眼里是一个心机重,会算计别人的一个女孩子,但她也有可爱的一面。她是因在当时宗法社会的压迫下才显得早熟,懂事,理性,无情,但她也会爱别人,怜悯他人,也会去扑蝴蝶,作诗。并不是读者所说的这样坏,这么有心机。
真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完)
对于金钏掉到井里,宝钗到王夫人前面安慰的这事。我又感情用事地觉得到底人命关天,宝钗那样轻描淡写,未免让人觉得有些居心。乐乐却说:“妈妈,我们要想一想,当时的情况,玉钏掉井里和王夫人的情绪,哪个重要些呢?那当然是大观园的事情重要,金钏死了已成现实。而当时王夫人的情绪是决定整个大观园重要因素,你想一想,王夫人一怒之下可能做出的事情会是多么严重?!宝钗她是要先权衡这里面的利弊才那样做的。她是关心贾府的大事,从大局出发的,顾全大局,所以她没有错,也不要给她背这样的黑名。”
至于宝钗嫁给宝玉,乐乐仍然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他反驳我,当时的情景是宝钗已经别无选择了,她的特性是要维护宗法社会,要维护贾府。所以她还是牺牲自己的个人来保全大局的。何况,宝钗其实对宝玉也有真爱。所以乐乐选择支持理性的宝钗。
在共读红楼梦的进程中,理性如乐乐,也让我更清淅地看到了乐乐的性格特征。
(后记,分享成长小故事):
这个特别的暑假长得让人不忍结束。9月29日才正式去学校。这两天我因乐乐下星期要去住校也是心中不舍呀。难过地向乐乐倾诉。他却说,“妈妈,所有的事情都是注定的,难道你想我天天在家呀?现在只是因为疫情未消,我才呆在家里上网课,这并不是正常的生活,你不要把这种无常错当正常,那样会很难适应,心里也会很难过的。你想,将来我还要上大学,工作,结婚……也许会越走越远。再说每个人都必定经历生老病死。如果每天都为这些没有发生的事情难过,那就不值得,哎,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活在当下吧,好好享受我们此刻的生活就是最好了!对吗?妈妈!”
我在这里,也看到了乐乐的智慧与理性远胜于我自己。
分享完毕,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