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细说《史记》开篇第一卷 五帝本纪 第一

2018-03-21
乐乐10岁3个月
图文/乐妈妈原创
这是乐乐版的细说《史记》的开篇第一卷-五帝本纪。当初一开始,我为什么会让乐乐精读《史记》?而乐乐又怎么会肯听我的话?那么难懂的古文版本,说读就读,还真的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现在听到很多年轻的父母总是说自家的孩子不肯这样不肯那样。比如孩子平时不肯吃饭,要吃零食;放学回家不肯先做功课,而是要先玩游戏看电视;不肯看有用的书,而要看漫画卡通之类的书。诸如此类。家长们在说起孩子的种种时,除了无可奈何,更多的是护短。总觉的虽有不妥也不是什么大事,至少目前可以置之不理。但家长们心里又都清楚得很,孩子应该先做哪一样事情比较重要。但家长们又对于孩子的坚持毫无对策。这就造成了,家长想要的和孩子在做的并不一致。时间长了,吃饭,做功课,看书和吃零食,玩游戏,看漫画之间的差距就凸显出来,甚至严重到影响孩子的学业。这时,家长又会说,没办法,我家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孩子小,要等将来,长大了他就自己会知道努力了。我常常听到类似的话,可是,我在心里的回答是,别等了。这样的等法是不太可能等到孩子自觉努力的那一天的。家长们今日的放纵必将为明日种下苦果。
又有家长来告诉我,你家乐乐真是神了。你让他读这么好的书。他就肯读。真是天生读书的料子。我又想,天底下大概没有谁是天生读书的料子。包括乐乐也不例外。就算是刚刚逝去的霍金在年少时也是有赖于父母为他提供的大量阅读的书籍,为他的天才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普天之下实在是没随随便便的成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读书大概就像吃饭。人必须是有赖于五谷杂粮,各种营养才得以生存。而数千年来,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筛选的经典书籍就是孩子得以成长的主食饭菜。我想,在吃饭,还是吃零食;做功课,还是玩游戏等方面不存在着孩子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该不该的问题。孩子尚小,这里的尺度的用度就应该是作为父母的为孩子把握和斟酌。为人父母,要思考的应该是到底哪一样才是根本的,必要的,论语有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概也就这个意思吧(长期陪着孩子诵读经典,无意中,引经据典我居然可以信手拈来。吼吼~开个玩笑。)把最根本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就神马都是浮云了。而不是一味依孩子的喜好,顺从孩子,讨好孩子。到头来误了娃,坑了爹。实在得不偿失。
从小,我培养乐乐的读书乐趣。他从阅读中获得了知识,智慧;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并拥有良好的性格品德。这一切都将是孩子之所以成为人的强大基础。
接下来,当我开始给乐乐读《史记》时就变得异常的顺利顺畅。我把怎样阅读的方法给他说了一遍就再也没有过多的干涉。剩下的只有乐乐自己的坚持而已。而大半年过去了,我没有想到的是,让乐乐读《史记》这样的事,最终得益的是我自己。在为乐乐的《史记》读书笔记整理码字的过程中,事实上却是在无形中给了我一次难得的再学习机会。
尽管乐乐的述说难免简单幼稚,但是以孩子的眼光看历史却恰恰可以给人另一个视角。它有时可以在瞬间打破成人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带来更多的反思和反省。这个学习的过程是枯燥
的,孤独的,默默无闻的;成果却是丰盛的,喜悦的,意义深远的。
下面直接上片片,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尽量尊从乐乐的原稿,除非个别错字给予改正。因为是一项自由宽松的家庭功课,在字面上仍有欠整洁,也难免有错漏。希望我的整理可以更全面真实反映乐乐的阅读情况和阅读所得。感谢亲们关注,水平有限,望得到更多指点和建议。

第一张
阅读篇章《五帝本纪》 阅读页数P14-P26
第一部分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次阅读的内容:
帝尧老了,就命舜摄行天子之位
舜流放『四罪』
舜即位为天子
介绍舜
舜提拔人才
第二部分
好词佳句
弥谨
父义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内平外成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重华父,曰瞽叟
第三部分
你最欣赏哪一句,请说出你欣赏的理由
因为第一句说了帝尧开始交权力给舜,看看他的表现,这是一个转折,我觉得很值得抄这一句。
(上图乐乐写的开篇第一张,【乐乐是由尧舜禹的篇章开始,最前面的黄帝等篇暂时缺如】要完成这张读书笔记,乐乐必需先要看懂原版的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语概括所阅读的内容,尽管是古文,尽管没有白话文的解释,看懂了是一回事,那是输入;而要用自己的文字进行总结和概括又是另一回事,那是输出,这当中要求乐乐得有运用和组织文字的能力。何况乐乐这位小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喔。
这读书笔记有三大部分,据乐乐自己的说法,第一部分是最难的,他告诉我他要“呕心沥血”的写呀写才能完成
(用词不当却也相当形象)过程也是缓慢的,但最后他也总是言之有物,能把最关键的要点抓住。
第二部分要起来相对容易些,只要把想写或是值得写的好词佳句记录就可以了。但是在乐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以来,我却发现这一部分实属非常不容易。孩子和大人不同,成人有时会表里不一,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孩子不同,很老实很坦白,乐乐在自己所抄录的那些好词佳句中依然是首先要他自己看得懂明白是什么意思他才会抄下来。而那些古文很大一部分艰涩难懂,比如什么是“弥谨”什么是“内平外成”以及后来乐乐抄录的大量文言词汇,我统统看不懂,我有时会忍不住请教乐乐给我讲解意思,没想到的是,不管我随意指出哪个生词,乐乐每次都可以头头是道,说出来的意思也总能把我说服甚至敬佩不已,这也说明乐乐并不是草草了事,他是真正在走心,用心。这样的过程是非常有用有必要,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也就让所接触的内容在孩子的脑海里再一次的过滤,从而加深印象,直到真正植入孩子的内心。
记得我曾经听过有小学生的教育专家讲过,小学阶段不宜接触太过复杂和生僻的字词,理由是这些字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是用不到的,小学阶段最好就可以掌握700,800到1000之内的字,可以轻松的应付学习和考试就已经是足够了。专家甚至给家长们举例说,比如,台湾地区的小学生就必须学习如台湾的“臺”字;国民党的“黨”字。因为类似的字在台湾经常会看到,而其他地区就比较少见,如香港的小学生就暂时可以不学这些字,原因还是平时无论是生活或考试用到的机会很少。我不知道专家如此的言论到底有什么样的依据。也许是怕小学生还小,学太难的字会伤害幼小的心灵,败坏孩子的学习胃口而影响兴趣,呵~~这只是我的瞎猜。
但我在乐乐身上的做法是完全背道而驰,只要是可以看到接触到的字词,不懂的,生的,不分难与不难,也不管它生僻不生僻,我就要求乐乐去查明白,包括读音和意思,不能有半点马虎。即使是再生僻的字也不放过。感觉即使是小学生认字也不能孤立的去认读那些字词,而是把中文字词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甚至是整个传统文化氛围内去接触和认识,倒可以起到船到桥头自然直,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而第三部分,我在前面也说过了,这是我最想看到的部分。因为完全是乐乐自己的感想,他从一句话,一个历史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往往是真诚而热烈,纯真而可爱的。比如,他在第一张写道,“帝尧开始交权力给舜,看看他的表现,这是一个转折,我觉得很值得抄这一句。”这是非常孩子气的一句话,但是他依然看得出,这个权力的交接是一个转折点,而且知道这是值得注意记录的一个事件,在我看来,乐乐能有这样的意识,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第一张的末了,乐乐还画了一个古人头像,那大概是太史公司马迁的画像吧
在写读书笔记时,我也鼓励乐乐发挥想象在上面任意画画,以至于后来的读书笔记上有很多乐乐即兴创作的小图画,图文并茂的,从中也可以窥见孩子内心世界,缜密而灵活的思维和观点,非常有意思,在今后的篇章会与大家分享。)

第二张
阅读篇章《五帝本纪》阅读页数P26-P35
第一部分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次的阅读内容
1,今次(这次)是介绍舜起用人才。(乐乐写的“今次”是广东大白话,我帮他改成书面语“这次”。)
2,讲述舜起用的人才做了什么有功劳的事,其中禹功劳最大。
3,介绍禹即位的原因。
4,复述整部《五帝本纪》的内容。
第二部分
好词佳句
刚而毋虐 简而毋傲 八音能谐
毋相夺伦 神人以和
殄伪 絀陟
百工致功 百谷时茂
以章明德 众功咸兴
夔夔唯谨
1,天下明德 皆自虞帝始。
2,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3,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4,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即位有好多种说法
摄行天子之位,摄行天子事,摄行天子之政等)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第三部分
你最欣赏哪一句,请说出你欣赏的理由
我最欣赏第三句,因为 它讲述舜的时候,国家繁荣,人才都是从舜统治的时候培养出来的。
附图:乐乐阅读的《史记》版本,大字有拼音的,整套有十大本。



下图是内页,乐乐每次读完一段就用红笔断开,并标上日期,以便日后翻阅。这个版本只有个别字词说明,而且是用古文来说明的,没有白话翻译的原版古文。

(至今乐乐已经写完了近60大张的《史记》读书笔记。我将一一把它们呈现在博文里向前辈们讨教。今日时间有限,分享第一卷《五帝本纪》就到这里,下次再见!感谢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