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有感--塔利班和秦始皇

2016-08-08
乐乐8岁8个月03天
图文/乐妈妈原创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住了。《阿富汗女孩-战火下的小花》,试着想想一个弱小的女孩,一朵小花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下会是怎么样的处境和结果呢?你会禁不住为这朵小花捏一把汗。为这个女孩的命运担忧,这种担忧足以令人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一直往下看。。。。。
然而,这仅仅是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当你一页页往下翻时,随意读到的一段文字都足以带来无以伦比的震撼和惊叹-- 炸弹,连坟墓都不放过,一次又一次的爆炸把地上的坟一座座全掀了起来。那些长眠的白骨,这里一根,那里一块的散插在黄土上。。。。。。她们看着那些男孩一到坟场,便四处散开,开始挖掘。。。。。。(这是描写年仅11岁的主人公,阿富汗女孩帕瓦娜和她的好朋友为生计所迫不得不选择到坟场捡骨头卖钱的场景)
其中一人被松绑后,被带到桌子前,几个军人把他压下去,将他的双臂摊开在桌子上。。。。。。突然,一名军人抽出了一把剑,高举过头,并砍向那个男人的手臂。鲜血顿时飞溅开来。那个男人痛苦的哀号。(这是帕瓦娜和她的同学无意中看到的小偷被处刑的场景)
他们挨家挨户的搜查,一到我家,就闯了进来,把我的爸爸和哥哥抓到外面,当街枪毙。我妈妈愤怒的要打他们,结果也被他们枪杀了。。。。。。他们杀够了我的家人,又继续跑去杀别的人。。。。。。街上和人行道上散落这一片一片残余的肢体。我甚至看到一条狗在嘴里叼这一只胳膊。。。。。。。(这是女孩帕瓦娜扮成男孩在外谋生的途中无意中救出的女孩荷默讲述家人受害的经过。)
当你看到书中的主人公帕瓦娜和她的家人朋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和痛苦,让你有一种想立刻闯进书里把那苦难的女孩带回安全地方的冲动;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上依然存在的如此困苦与灾难,很难想象在世界的某一角落,很多人仍然生活在如此窘境和恶劣的环境中。
与此同时,勇敢,独立,善良,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女孩帕瓦娜的形象更令人敬佩。读完此
书,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有一种醒悟。相比之下,生活在富足的年代,我们是如此的幸运,除了同情和惋惜,我们更应学会感谢和感恩,感谢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这本书的故事讲述的是: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下令要每個婦女都留在家中,女孩子不准上學,沒有男性陪同,也不准外出。主角帕瓦娜只有十一歲,雙親都上過大學,所以家中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塔利班掌權後,父母一起失業,帕瓦娜只得陪著單腿的父親在市場上代人讀信寫信。后来,原是學者的父親被兩位士兵強行帶走,帕瓦娜伴隨母親前往監獄要求釋放父親卻慘遭毒打,母親傷心欲絕。年長的姐姐不宜拋頭在外,年少的弟妹也幫不上忙,帕瓦娜只得被迫剪髮,扮成男孩,開始為一家三餐奮鬥。帕瓦娜以男兒身出現,替代父親為人讀信寫信,視野和思想驟然變得無比寬廣與開放。她體認到百姓在強勢政權的對待下,是那樣的無力與無奈。生活壓力與現實震撼強迫帕瓦娜快速脫離原先應是夢幻般美好的青少年階段……
同样是孩子,我很想让乐乐有机会看到这样的一本书,希望孩子能在书中得到教育,也希望读完之后,孩子能和我有同样的感谢,学会珍惜和感恩。。。。。。但是,我的这个美好愿望却几乎破灭。当我满怀希望把书递给乐乐时,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拒绝,乐乐打开书,看了不到一页就还给我,说:“妈妈,这本书我以后再看,我现在想看《哈利波特》!”之后,就不再理我了。乐乐
的行为让我尝到了一份挫败感,这种很不爽的失望来自于他竟对我给他选的书没有一点兴趣,要知道,在这之前,从小到大,我每每为他选书都没有不上钩的道理。
当然,我并没有那么轻易就放弃,没多久,我终于觉察到乐乐拒绝的最大原因并不是不喜欢这本书,而是他已经看了无数次的《哈利波特》的魅力从未消退。那是最近的首选,也是很长时间以来的首选。于是,尽管生活忙碌,我还是在空闲间隙里自己率先读完之后,然后寻找机会,在路
上,在饭后或临睡前,把书中那些精彩惊险的片段单独拎出来,绘声绘色的讲给乐乐听,讲到紧张处便打住。故事永远对孩子有着魔法般的吸引力,只要我一停止讲书中的故事,乐乐便迫不及待的自己拿起书本,一页一页的往下翻,当他翻过三页书时,我已经在旁边偷笑了,这要孩子上当还是很容易滴。嘿嘿~姜还是老的辣喔
。本来就不厚的一本书,乐乐没两天就看完了。
没想到的是,毕竟是孩子, 看完此书,乐乐与我的关注点却有很大的不同,他更迫切想知道是谁造成帕瓦娜一家的那么多的困境和苦难?当他知道『塔利班』这个名称时,便一直想探究『塔利班』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他的心中充满疑惑和为帕瓦娜一家的担忧。他已经不止一次的问
我,”妈妈,塔利班是谁?他为什么这么坏?“当时,因为生活忙碌,我没有时间及时回答乐乐的问题,因为我不想一言带过去应付孩子的提问,让孩子错过了学习的机会;可又暂时没有时间和他深究。还有,知识贫乏的我需要找资料,备了课才能保证有底气和孩子对话。而这一切要做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我只好告诉乐乐,等妈妈有空时再他和讨论。
两天后,我还来不及解答孩子心中的疑惑,乐乐却自己跑来和我分享他自己的所得。。。。。
他说,”妈妈,我觉得塔利班和秦始皇很像,简直就是阿富汗版的秦始皇。“乐乐的开场白一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他把『塔利班』和『秦始皇』相提并论这是第一次听到,感觉这是十分新奇的一个话题。这『塔利班』和『秦始皇』是哪门子亲戚?什么时候搭上关系?我好奇的问乐乐,“你为什么会认为『塔利班』和『秦始皇』很相似?说来给妈妈听听,他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妈妈,你想想,『塔利班』实行的是暴政,而『秦始皇』也是施行暴政,搞到人民都起来反抗他。最后国家也灭亡了。
“嗯,你这个讲法似乎很有道理,你再给妈妈讲讲,这塔利班和秦始皇还有那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妈妈真的很想知道呢!”:有时候,我适当的示弱,表示要向孩子学习,孩子便以为自己可以当老师,讲起解来一丝不苟的。
另外我也真的很想听听乐乐的『高见』。
妈妈,因为『塔利班』在成立的初期也做了好的事,提出了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主张。只是
后来才慢慢变坏的;而『秦始皇』也有相同的地方,他在统一中国的初期也是推行了很多有利的政策发展经济等等。做了很多好事,实行好的政策帮助老百姓生活好一些,他还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万里长城抵抗敌人,这些都是好的事。。。。。但是后来,晚年时,他又施行了很多暴政,比如焚书坑儒,杀了很多人,让很多苦工去修阿房宫 。。 。。。。人们才反抗他,所以到了秦二世国家就灭亡了。。。。。。但是,其实『塔利班』是一个政权,而『秦始皇』只是一个人,他是皇帝,而他和身边的大臣李斯,赵高等人一起统治中国。妈妈你还记得吗?赵高在秦始皇死了以后买来了很多死的鲍鱼发臭的鲍鱼,让那些臭味掩盖秦始皇尸体的臭味为的是不让人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后来又让秦二世当上了皇帝,而逼死了太子扶苏。。。“乐乐说着说着就要跑题了,他马上又转回来说:”所以,妈妈,『秦始皇』实际上也算是一个政权,所以他们(指塔利班和秦始皇)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秦始皇』是在古代,中国的秦朝,而『塔利班』是在现代;相差很远(指时间)。『秦始皇』在东方,属于中华民族,『塔利班』在中东阿富汗,是阿拉伯世界;他们很多人都是信奉伊斯兰教;妈妈,你看到最近的报纸吗?报道上说的IS指的是伊斯兰国其实也是恐怖组织。。。。。。“
听了乐乐一发不可收拾说了一大堆,我奇怪了,:“乐乐,你前两日不是还问妈妈【塔利班】是谁吗?怎么今天突然就知道这么多了呢?
”
妈妈,嘿嘿,你不知道,我趁你不留意时,自己在网上查了一下,所以我知道那么多喔!“乐乐开心的讲述他自己寻求知识的过程。
在和乐乐的谈话中,我感受了他强烈的求知欲和一种自发的思考力,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他自己已经从可以接触到的渠道(网络,书籍,媒体,报章等)尽可能多的为自己排疑,而且从他的话语里可以看到他得到的信息量并不少。从“秦始皇”到“塔利班”穿越2000多年,而且不拘一格,把刚学到的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纵向的比较。这种比较也许可以说毫无意义,也不见得比得很恰当。但对于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难得,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从各种书中汲取一些能量和储备,然后把这种积累内化成一种动力,让孩子一直保持一颗学习和求知的心,我想这才是我们带孩子读书的真正目的和所得!
那天,乐乐和我的话题一直没有离开塔利班和秦始皇。除此之外,我又找了些有关的记录片和书籍让乐乐自己闲暇时翻看。也给了他一些必要的补充认知。
那天晚上,临睡前,他把一段外出游玩时捡来的树枝很认真的放在卧室的窗台上,还给牙仙子写了一张字条:亲爱的牙仙子,请你把这支树枝变成真的魔杖。谢谢!
我问他,你要一支真的魔棒做什么?
”唉~“乐乐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妈妈,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灾难和不幸的事,我希望用这个魔杖让世界变得和平,我不想这个世界有什么多的不平的争执和战争。"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纯真和值得深思。
读一本书,能引发孩子自动自发的进行学习和探索;能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机会;让孩子认识故事背后的真相和实质;最后,还能带出孩子纯真美好的心声,愿世界和平,足矣!!

我们读的是我在图书馆借来的,台湾翻译的版本。由台湾东方出版社出版。我特地在网上找了一下,竟也找到了大陆的译版,只是书名不同,大陆版叫《帕瓦娜的守候》,它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心灵之书,并向全球世界读者推荐。网络的文字这样介绍道:这是一部令全球潸然泪下的经典之作,打动千万读者的文学力作。故事中的帕瓦娜剪掉自己的长发,勇敢地担起家庭重担,在乱世中信守着希望,果敢、独立、坚强地生活着。而且还有另一部姊妹篇作品叫《帕瓦娜的旅程》依旧延续作者温暖、感动的朴素叙述风格,将战争的悲欢离合、人性的璀璨和冷漠交织在故事之中,英雄看完也不免垂泪并心存敬意。时至今日,该书已经独揽12项国际大奖,版权远销世界各地。而这本书,也将会走进更多孩子的心中,故事中的鲜活形象也终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
感谢首页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