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肥胖心理学原因及防治

(2007-08-22 13:32:34)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学术论文
 

[210009江苏省]南京脑科医院  周正猷

     儿童肥胖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不仅引起了父母的关注.也成为社会健康问题的热点话题。一般认为,儿童肥胖是过剩热卡贮存在体内引起。本文仅就儿童肥胖的心理学原因及肥胖心理学防治作初步探讨。

儿童肥胖心理学原因

    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密切相关的。生理上的肥胖并不仅仅由于摄入过多、消耗太少,而是具有更广泛的心理学根源。

1.1  “民以食为天”文化遗传  古代人谋食不易,得到食物尽量填饱肚子,从而形成“只要有机会就吃”的摄食原则。现代人“节食。是一种勉强的、理住的、违反本意的自我限制,此限制只能维持在意识层面,而在潜意识层面下的食欲时时不忘冲破限制,每每遇到美食时,纯理性的自我限制力量可能减低,无意识中仍按照“有机会就吃”的原则行事。

1.2  唯物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  我国较为更强调营养保健和生理卫生.没有充裕的营养物质不可能建造强壮的身体,更不会有一个完善的聪慧的大脑(智力);正因为常常担心“不足”,所以营养过剩者更多。我国传统的健康观念是“健壮”。常把“壮实”理解为健康,多数父母总是为孩子的消瘦而担心,孩子好好吃饭、吃得偏多的行为更受父母的鼓励。

1.3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  父母溺爱孩子是一种潜意识情感,尤其是母亲对孩子溺爱,结果是孩子受到过度保护,剥夺了。消耗能量”的许多机会,培养了孩子的好吃懒做。

1.4  进食行为和焦虑相关性的建立  婴儿常因多种原因而哭泣,饥饿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但父母一般都以为“啼哭”与“饥饿”有关,于是,只要婴儿啼哭就立即喂奶,结果就逐步培养了进食行为和解除焦虑之间的相关性,不管孩子遇到饥饿或其它能导致焦虑的因素,都一概以摄食行为加以缓解或消除。

1,5  儿童性心理发育“口(鼻)腔依恋期”对口欲的过分压抑或放纵  婴儿自出生到1岁,口(鼻)腔的需要十分突出,除了孩子吮吸乳汁以外,一:有机会就吮指吮物,以口腔(胶)与乳头、物品、食物的摩擦得到慰藉。此阶段儿童口欲若被过分压抑或过分放纵,都会导致出观吮指咬物、过高食欲和频繁吃食行为,严重者衍变为口后的“贪吃症”,女性儿童口欲一般较强,喜欢吃零食,虽然比男孩子更忌肥胖,但因口欲强而不足以阻止或消弱其搽食行为。儿童期心理疾病也可出现肥胖?如贪食症就是一种心理障碍。有心理学家注意到,肥胖者在焦虑状态下食欲增强,因此提出焦虑也是一个致肥胖因素。

1.6      儿童违拗心理的变态表达  父母越不让多吃的食物越要多吃;父母要求节食而吃得更多;父母要求减肥却努力增加体重。

1.7  来自父母或社会的其它因素  例如,近代父母多经历过“吃糠咽莱”的艰苦岁月,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不让孩子再受苦难,对孩子是色、香、味越高越好。人们已经注意到孩子长高“致高因素”可通过心理作用而产生出“致胖因素”,才能高高大大起来。近代社会保健品肆意宣传(尤其是儿童保健品的不适当传播),是直接为孩子摄取致肥胖的因素。

面对肥胖儿童的对策

    儿童肥胖主要是父母的责任。父母自责是无济于事的.最重要的是按科学的方法去做,帮助孩子调整好心理状态,科学调节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但是,有些父母眼看孩子越来越胖,既互相抱怨,也指责孩子;有些父母发现孩子体重超标,担心、忧愁、焦虑;有些父母面对肥墩的孩子.急不可待四处求医问药?不是减少热卡就是强行消耗。喝减肥茶、吃减肥药。可见,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家长的心态。父母面对孩子体重超标,即使是重度肥胖也不能全家都忧心忡忡,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的对策。

2.1  孩子如是一般地反对月巴胖,家长可因势利导,帮助孩子科学减肥,努力使体重接近正常标准。

2.2  孩子如对肥胖持无所谓态度。家长需适当进行正面教育,适当议论儿童期肥胖对身心发育的不利影响,要求孩子通过饮食调节、合理营养结构、规范作息制区,培养良好的运动和劳动习惯。从而达到适度减肥。

2.3  孩子如夸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家长则应适当持反向态度。而不应鼓励孩子快速减肥的要求,更不宜渲染肥胖有害的舆论气氛。

2.4  孩子或者贪吃,或者懒而怕动,或是有意摄入高热卡食物,或是有意识追求肥胖等要尽力劝阻,积极营造这些不合理迫求对身心发育极为有害的舆论氛围,渲染减肥气氛,努力消弱孩子追求肥胖的心理态势。

3  儿童肥胖的心理减肥

    儿童肥胖可能反映孩子的心理问题,又可以加重孩子的心理问题,

3.1  注意肥胖儿童的心理卫生  肥胖儿童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会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会感到自形丑陋,常会自责,要根据肥胖儿童心理上的具体问题,从各方面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好鼓励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努力促使他们放松,调整好心理状态。

3.2  适当增加心理压力  这是强调心理卫生的积极方面,可以给孩子设置或增力口一些困难,有意识地让他们去经受一些考验,遭遇一些挫折和失败,让他们承受适当的心理压力,这样既可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也在一定意义上有调节体重减肥效果。

3.3  食欲的心理调节  食欲既是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心理欲望(口欲),降低食欲可以通过生理途径也可采用心理方法。有人主张少吃多餐可减少食量。食物的各种信息(如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与人的食欲有关,可适当给孩子提供一些对食欲有负性影响的因素,对食物负性评价或评论,能营造低食欲气氛。

3.4  意念减肥  现实中很多事例说明,人的意念有显著的生理干预作用。人们通常强调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战胜各种疾病。同样,想变苗条,天天相信自己的体重下降,长时间想下去,使:减肥变美”变成一种信念、一种期望。还可以在心理师的指导下,采用放松、静默、稳坐、催眠等各种心理学方法.均有心理减肥的效果。,有人认为,静功并:不消耗能量,何以减肥?其实在气功入静状态下、机体处在一种积极修复、协调、贮备。甚至是有序、激发的状态,是一种自律性的结构和能量调整的过程。通过气功洲练,不仅可以开发人体全身机能的自律协调能力(潜意识能量)。而且促进意识(意念)对全身(或局部)机能的控制和协调,坚持去做,肯定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