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要重视立意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诗的立意”。所谓诗的立意就是确立诗的主题。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过:“大凡做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之主也!”说明意在笔先,强调了立意在写诗过程中的主宰地位。诗词的立意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我们在写诗过程中,如何立意呢?
1.立意要新就是说诗的立意要不落俗套,别具一格。这里的新,是创新的意思,写诗要表现作者的独特观点,对相同的事物要有不同的见解。比如写秋词,古人都有悲秋的情调,大多数人都会立意与愁相关,刘禹锡的《秋词》却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反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唱出了一首昂扬的秋之歌。这首诗不落俗套,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就是立意新的效果。
2.立意要准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绝句情意深,无雕饰,成为千古名句。所谓立意要准,就是指立意要单纯集中,不可复杂多意。一首诗中可以存在多意的现象,但是对于短小精辟的律诗、绝句必须要求立意准,《赠汪伦》即立意精准。如果说一首诗中同时出现忧国忧民、孤高傲世、思乡怀人等多种立意,会使读者头晕目眩,无所适从,立意等于没有立意。
3.立意要深就是诗词中要表达的认识、见解要深刻,曲折含蓄,令人回味。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诗人以燕子之主人的变换,描写了时代的变迁,王侯第宅成了普通人家的住处,以婉曲的构思,表达了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沧桑感,虽没有一句议论而感慨无穷,含蓄隽永,引人思考。又如:宋代诗人郑思肖的《画菊》万木摇落百花死,正色与秋争光明。背时独立抱寂寞,心香贞烈透寥廓。用菊花独立寒秋的自然物性,展示诗人宁可枝头抱香死的旷达情怀,意境深远寥廓。诗词的功夫,可以分为三层:其上为立意,其次为言辞,再者为格律。格律和言辞,可以有专家,但立意是没有专家的。所谓创作诗词没有专家,就是指立意的功夫绝不是专家所专有的。在这方面,每个诗人都可以有立意不俗不凡的佳作。当然姐妹们在创作中已经积累了经验,在此我们做个交流,希望在创作中相互学习,有所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