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高氏三杰″的散曲情怀
解维汉
在陕北榆林市子洲县,提起活跃在曲坛的“高氏三杰″,大家都翘起大拇指夸赞。
大哥高杰伟今年66岁,是从子洲县教育局退休;四弟高杰峰,55岁,现任子洲县文化旅游文物广电局长;五弟高杰勋52岁,在子洲中学担任教师。他们的父母都是老实巴脚的农民,没有文化,但三个儿子先后都迷上了散曲,最终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高杰伟从延安大学毕业后,前些年爱好写作诗词,发表过一些作品,有一定诗词功底。
2017年他参加了陕西省散曲学会组织的蓝田蔡文姬墓和水陆庵采风活动,他的一首《〔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蓝田采风》,发表在《陕西诗词》2017年第2期“散曲拾萃″专栏,众多同行的好评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四年下来写了450余首散曲,发表在《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华散曲》《中国当代散曲》等刊物,他还在潼关张养浩杯、鄠邑王九思杯、绥宁杯、金莲花杯、冯子振杯等散曲比赛中屡屡获奖。他的散曲《〔双调·水仙子〕无定河之歌》在榆林诗词学会两年一次评奖中获得一等奖。他有一首〔正宫·小梁州〕故乡情(子洲采风分韵得“蒙”字)写得极好:“回到双湖小县城,刹那间泪眼蒙蒙。曾经牵手步轻盈,留下河边影,往事已尘封。〔幺〕时光消逝常萦梦,现如今两鬓霜凝。人已非,心难静,青山未老,明月也有故乡情。″
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和陕西省散曲学会领导都希望高杰伟发挥作用,带动更多人迈进散曲队伍。2019年高杰伟回到故乡子洲县,在子洲县诗词学会王生才会长的全力支持和组织动员下,利用双休日在子洲县交通局会议室举办了散曲普及培训写作基本知识班,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参加,高杰伟介绍了散曲写作基础知识和要求,每期还布置作业,大家交齐作业后,高杰伟一首一首批阅,点明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还拿到下一次大会上详尽点评作业。对学员稚嫩作品的闪光点大加肯定,调动和激发学员写曲的积极性。这一年共举办了六期培训班,听课人越来越多,从十几人发展到六十多人,最多时达到上百人。在高杰伟的精心培训和传帮带下,这支散曲队伍成长很快,不少人从一窍不通,提高到能写出像样的散曲,在《子洲诗刊》等书刊发表。2021年2月,子洲县诗词学会27名会员的53首散曲在《中华散曲》第15期“社团方阵″栏目集体亮相,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同年10月,汇集1000多首作品的《子洲散曲作品选》专集也已问世,呈现了子洲散曲队伍的整体实力。2021年12月,省级“陕西省散曲之乡”建成,国家级“中华散曲之乡”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看到辛勤耕耘的土地开花结果,高杰伟深深感受到这几年的付出是值得的,对得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正是凭借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高杰伟硬是把一个人的散曲变为一县人的散曲,成功地扮演了“播火人”的角色。
四弟高杰峰也是2019年培训班的一员,只是当时他担负的行政领导工作繁忙,无暇分身创作散曲,没有投入实践。到了2021年子洲进入“中华散曲之乡”创建阶段,他作为文旅广电局长,担任子洲县创建"散曲之乡″领导小组副组长,主要负责抓这项工作的落实。与散曲队伍、散曲作品有了更多的接触,于是顺理成章把散曲写作纳入自己的行动计划。谁知道这一写就爱上了散曲,一发而不可收拾,再也放不下了。半年多就写了40多首。刚开始时仅讲究平仄、押韵,优美连贯,后来越写越感到难度大。高杰峰曾是县委的“笔杆子”,写过很多大材料,宏观把控相当内行。他又擅长书法、国画,对意境的追求和锤炼独有感悟。写出散曲起点很高,而又善于打磨锤炼,精益求精,不滿意不罢休。他还参加省上和市上散曲沙龙活动通过业务交流提高写作技巧。他给朋友和自己的山水画题写内容相应的散曲,让画蕴曲魂,曲映画意。他还给本系统隶属的旅游景点长胜寨五龙山题写散曲。他有一首《〔越调•小桃红〕新年寄语》情真意挚:“丑牛辞旧话平安,往事长嗟叹。寅虎迎新许心愿,盼来年,风调雨顺无灾难。手头有钱,心头无憾,舒坦笑开颜。″
五弟高杰勋2019年在大哥带动下开始写作散曲,他当时就是第一期散曲培训班的一员,参加散曲培训班使他受益不少。创作兴趣很浓厚。每次布置散曲作业他都积极带头完成。大哥点评之后,他认真消化琢磨,及时修改,提高很快,写出了一篇篇成形作品在《子洲诗苑》微信群中发表。高杰勋并未满足这一点,他性格沉稳,还阅读了《元曲鉴赏》等多部书籍。学习古人立意方面的方法,2020年就写了十几首,在《子洲诗刊》《中华散曲》《中国当代散曲》《陕西当代散曲选(第六集)》发表。他的作品情深意浓,语言生动,笔法细腻,如《〔中吕·醉高歌带喜春来〕南丰寨》:“一山恰似蓬莱,三水相依雾霭。塔尖探月阁楼矮,殿宇峥嵘放彩。(过)晨钟撞醒千年柏,暮鼓敲青百载槐,戏楼承载万家怀。山路窄,香绕庙门台。”
高家三兄弟步入散曲论坛后,还经常通过微信群进行创作交流。大哥有了好的作品必会向弟弟们推荐,二位弟弟写下习作也传给大哥过目指正。大哥一度在《中华散曲》收稿,有一次五弟杰勋投了5首散曲小令却被哥哥拒收了。认为未达到一定水准,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能另开″绿灯″。正是在这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下,他们兄弟互帮互学,自强自力,取长补短,比翼齐飞。作为核心骨干力量,共同撑起子洲散曲一片天。
如今,高氏三兄弟依旧不骄不躁,刻苦自励,稳扎稳打。高杰伟表示,散曲创作是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艺无止境,只有不断向古人学习,向生活社会实践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写出更多优秀作品。前途漫漫,任重道远,我们衷心期待子洲高氏三兄弟在散曲园地取得更多的丰硕成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