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广勋先生讲稿摘编

(2022-08-29 08:30:12)
标签:

转载

分类: 九、语丝格言、对联涉猎、转载
 南广勋先生讲稿摘编
一,“趋俗尚趣”,这个说法概括了散曲这一诗体的基本写作取向和与其它诗体欣赏趣味上的差别。我认为切中肯綮。

二,散曲语言的“趋俗”基因是不变的,否则就不是散曲了。

三,所谓趋俗,是不是越俗越好呢?当然不是。这个问题元代的周德清早就用“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概括过了。做啥事都过犹不及。“散曲”的文本应该是一种活泼灵动的诗体,过分的文气未免拘谨拿捏;而少了文采又显得过分野蛮散漫、而走向自然主义。

四,关于“尚趣”。趣味是散曲的灵魂所在,人们欣赏散曲,就是冲着散曲的趣味来的。这个“趣”应该是“雅趣”,是“会心”的沟通,是聪明的调侃,是智慧的幽默。这趣,可以是生活的情趣,可以是对所见所闻的机智风趣的表达。

五,所谓“曲语”,简单说就是要“把雅话说俗”,同时也要“把俗话说雅”,在雅俗之间走钢丝。这才可以体现散曲的观赏性的特点。

六,所谓曲语首先要有内容、有趣味,有新意。写任何题材的曲子,都不要板着面孔说教。其实,散曲的题材是没有局限的,无论是“歌德”的还是针砭的,无论是唱和的还是抒情的,都能写出好曲。关键在于诗人要运用散曲的规律和语言创作,要写出真情实感。

七,曲的语言要有俏趣的效果,形象地说,写散曲就是要在曲谱的框架里,把话说的鲜活生动有趣味。关于现代人的散曲的语言要求,吴梅弟子卢前有一句话:“ 曲要使人看去字字明白不费解,听去字字清楚不含混,读去字字浏亮不碍口。”这是检验当代散曲的最起码的标准。因为曲最早是演唱的,唱词当然是通俗了听众才可以听得懂,听得明白。同时,只有用俏趣的语言写作才能征服读者听众,使大家感到美读美听。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偏废的。

八,目前散曲创作中有一种“曲风词化”的倾向。固然,曲和词都是依谱而作的韵文,但是散曲的艺术风格与词是有本质差别的。简而言之,词雅而曲俗;词旖旎而曲市井;词婉约而曲直白。说到底,写散曲就是要把时代的语言在曲谱的框框里说的俏皮有趣,而不要故意引经据典诘屈聱牙。任中敏在《散曲概论•作法》中论及词与散曲的差异时说道:“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为婉约。”所以曲风词化绝非正途,写手不可不察也。 

九,写散曲并非不可用典。但应用大家都熟悉的典故,不应用冷僻的典故。
典故的活用又为曲子增加了雅趣和情趣,使得作品显得灵动活泼了。

十,曲的句子、曲的语言可以口语入曲,嗑语入曲,但又不能写的过分市井和庸俗。可以调侃诙谐,但不应辱骂和恶搞。要把口语剪裁整理后才可以入曲。这样才能把曲子写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但是,曲子的基本语言结构还要是律句才有味道,不能太散文化。

十一,说“曲俗”,并不是写曲越俗越好。曲,追求的是大雅大俗、大俗大雅,化雅为俗的境界。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要把雅话说俗,把俗话说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