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子洲杯”的创作

(2022-07-22 06:11:53)
标签:

散曲

分类: 十、新诗学步、诗苑杂谈

漫谈“子洲杯”的创作

古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说的是打仗。我们参加大赛,首先也有个“粮草先行”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咱下面逐步分析。

首先是定位问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要知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比如买衣服,自己的价位在什么水平,就选择相应的商场,相对应的衣服。就好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去西安,就走康复路,那里的衣服便宜。书归正传。自己什么特长,诗、词、曲,那一种特长就选择哪一种。“子洲杯”没有选择,只能是散曲小令。

散曲小令也有选择的余地。单支小令、联章(重头小令)、带过曲。这要根据自己的水平来确定,刚开始写曲的只能写单支小令。水平高一点的可以选择写带过曲或联章。曲谱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去写,或多次练习写过的曲谱,这样容易出彩。

其次是内容的选择。“子洲杯”基本上确定了大的范围:一是李子洲;二是子洲的方方面面。我们是子洲人,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熟悉子洲的山山水水,熟悉子洲的过去和现在,外地人水平高,但他们不熟悉子洲,比如全国那么些大家写南丰寨,他们没有去过南丰寨,不熟悉那里的山形地理,历史情况,就很难写好。我参加横山响水寺征文大赛,我开车去那里,上山入寺,登塔观望,有了亲身体验。同时用我比较擅长的词来参赛,结果就获奖了。

内容上我不建议大家选择李子洲,因为写李子洲,全国曲友与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对李子洲的了解,并不比全国曲友知道的多。因此我建议还是写子洲的山川地理,风景名胜比较好。风俗方面不容易写好,经济建设容易成为老干体。

比如写南丰寨,写景不能少;但凭写景出彩,恐怕很难。主要是抒情,重心要放在抒情上。只有抒情才能出彩。景为实,情为虚。写景抒情,不能少。最好的是景中含情,情中有景。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最好就是情景交融。

写南丰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情感写进去。就南丰寨发感慨,我想不外这几方面:1、红色基因;2、山形地理;3、晨钟暮鼓、4、民间风俗;5,山寨变迁等。

要写李子洲,必须好好在网上收集资料,然后提炼主题。李子洲感人的事例应该很多,或者寻找写李子洲的书籍,能够找到非常生动的事例,你就有了写好的基础。

第三构思要奇。如王和卿的“轻轻煽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情人相会,盼望夜长一点,便有了润它一更何妨的想法。只有出奇的构思,才能打动评委!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古人、前人的语言一般不要照搬。在诗歌的王国里,只有第一个人说的才为好,如果照搬,没有新意,评委是不会买账的!

就拿我们端午大赛来说,写纪念屈原的作品不少,但大部分都比较一般化,这种作品首先应该说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如果大家都知道的事例,就应该用新鲜的语言叙述。

构思要奇就应该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来表现。如“轻轻煽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构思要奇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作品不是新闻报道。我经常听到一些初学者,为自己的作品辩护,当时就是那么一种情况。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失去了真实,新闻报道就没有价值。但作品不一样,作品可以在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可谓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要写好细节,必须在平时养成观察的习惯。细节一般不会雷同。关于细节下面再讲。

奇思妙想不是异想天开!如: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四语言要奇。主题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一首作品不可能每一句都出彩,但至少应该有一句出彩,这就能为你赢得出线的机会。这里顺便说说散曲的语言。与诗庄、词雅不同,散曲的语言总体上与前两者相比较是俗。如何理解“俗”,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解释。我个人认为,这种“俗”,也就是散曲的语言,应该是“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特别是小令,小令不同于套曲。小令的语言通俗精炼。小令的语言既不同于文言,也不同于生活用语。当然一些经典的口语、俗语,因不同的题材,可以入曲。坚决反对通篇是生活用语,这样的文字不是作品!但也不能雅了,雅了就成了词,不是散曲了!散曲的用语就是熟语!

说实话,一篇作品要出奇,主要寄希望于语言。相比较,语言上比较容易出新。最佳的方法就是用运比喻。比喻新奇了,曲语就出彩了。这方面,要冥思苦想,要日思夜想,把头想的发昏发涨,突然一瞬间来了灵感,你就有收获了!

第五必须要有细节描写。前面提到了细节,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在写作方面,截至目前,我有三个人不能忘记。第一个李能俍教我写诗要用意象,第二个人是李耀儒教我填词虚比实好,第三个人是徐耿华教我写曲必须有细节。今天我们只说细节。就我的理解,细节在作品里不可或缺。细节描写是作品成功的基础。没有细节描写的作品,显得空洞无味。有了细节,就真实感人。细节在作品里就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放大了的写真,就是电视剧中的特写镜头。

细节可以虚构(生活中有)。但不能凭空捏造!(生活中无)

细节必须感人。但不能无病呻吟。必须服务内容需要的大局。

细节不能过多。多了就不起作用了。

第六结构一般是写景抒情。初学者往往不懂结构,不会安排结构,骑毛驴,看唱本,走哪算那。其实散曲小令的结构非常简单,先写景,后抒情。当然也可以先抒情,再写景,这比较复杂,初学者还是先写景,后抒情为好。特别要注意开头和结尾!

第七什么是散曲味或“有趣”。作品的趣与味实实在在是有的,就比如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作品的味存在于作品中。就象一个女人的魅力一样,是客观存在的。

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有味,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于散曲“俗趣”的问题,我个人的见解不足以说服人,还是让我以北京南广勋先生的观点来说明这个问题吧。他说:散曲是趋俗的,不俗就不是散曲了。所谓趋俗,是不是越俗越好呢?当然不是。他指出:“不俗会失去散曲的本旨,过俗则会使曲作放浪庸俗。”他说所谓俗,就是通俗。如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是最好的例子。所谓趣就是生活中的情趣、雅趣,是聪明的调侃,是智慧的幽默。

题材不同,曲味就不同。如写生活方面的题材,就可以俗一些,曲语接近生活用语,甚至某些语言可以直接入曲。历史方面的题材,哲理应该多一些,名胜古迹不妨清丽一些。

散曲的味说不清,道不明,只能要靠自己体验、感悟,一旦领悟了,你的写作水平就上台阶了!

“俗味”、“俗趣”决不能是庸俗、低级趣味!一首小令不能是白开水!

第八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特别是平仄方面不能出错。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例子。端午大赛我们两位曲友各写了一首《[正宫·塞鸿秋]纪念屈原》,还相当不错,就因为各有一个字出律,连优秀奖也没有评上。还有大家最可犯的错误就是文不符题,切记!此外就是前后内容重复,前面已经写过的,后面就不应该再出现了。用词不准确,也时有发生。我平时有空了就看咱子洲诗友的习作,说实话,进步不小;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究其原因,就是基础差,特别是写作基本功赶不上,导致作品出各种问题。出了问题,自己也不知道。有的人谦虚,别人指出他接受。还有个别人表面上接受、内心里不接受,总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好的,是别人欣赏不了。抱这种态度的人,是难以进步的。这方面我深有体会。你给别人的作品很善意地指出不足,由于他水平所限,他口头上不会反对你的意见,但内心不会接受!上海的杨逸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位作者对他说,杨老师你说我这首作品不好,但这首作品却被xxx刊物发表了。杨逸明对他说:正因为这个刊物发表了你的作品,极大地降低了这个刊物的声誉。刊物因发表好作品而增加声誉,也因发表不好的作品降低声誉。

我后来基本上是三缄其口。你苦口婆心地对他说,不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而是“一语伤了梦中人”!人的水平和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的一个过程。他不懂,就会固执己见!

我建议大家胸襟还是大一些,欢迎别人给自己的作品说三道四,实际上怕没有人给你指出毛病。退一步讲,别人的意见不准确,也没有关系,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是一种美德。

避免作品错误的一条正确途径,就是多修改!艺无止境。作品远没有完美。修改的空间是存在着,我们必须养成修改的习惯。

第九作品要有时代性。首先内容要有时代性。我们写的东西,一般应该反映时代生活,反映时代变化。这里我想说的是,挑你最熟悉的事物去写。因为熟悉,才有感悟;因为熟悉,才能写好!你不熟悉的东西,是很难写好的!其次语言要有时代性。这就要求,意象要新,词汇要新。作品只有语言新鲜,才能吸引人。如果语言陈旧,你就不可能写出新意!

总之,参赛作品要有时代性,要渗透进自己的情感,要有画面感,要语言生动,有曲味,最好有一两句动人的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