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创作的九种结法(一)

标签:
转载 |
分类: 十、新诗学步、诗苑杂谈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逆流挽舟,顺水而下的船忽然转舵逆流而上,由平淡忽入奇崛。
春风秋月两茫然,忽忆赏心何处是
无事沧洲起白烟,几番画角催红日
六朝帆影落樽前,三峡江声流笔底
缥缈飞楼百尺连,云间铁瓮近青天
米芾
望海楼
村桥原树似吾乡,何事吟余忽惆怅
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
数峰无语立斜阳,万壑有声含晚籁
信马悠悠野兴长,马穿山径菊初黄
王禹偁
村行
欲遣奔腾万马来,喑喑忽起松涛壮
百年人事正堪哀,三道纪纲何以践
风雨天南近石台,烟云江北连华表
势依碧嶂自崔嵬,鼎革先驱安在哉
深南
谒中山陵
结法说明
逆挽结法,一般多用忽闻,忽忆,忽惊,忽报,蓦地,陡觉等词。改变原来顺水的思路,陡然作翻腾之势,出人意表。前三联反衬,到第四联笔锋一转,四两拔千斤。
当然,前三联把一个姑娘想像并描绘得如何如何的沉鱼落雁,新郎官到第四联掀开盖头,突然发现是无盐表妹,在古代,媒人是不负任何责任的。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疑问或反问,作者要表达的,交付读者去思考完成。
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
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
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
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
诸君何以答升平,独使至尊忧社稷
龙起犹闻晋水清,胡来不觉潼关隘
翻然远救朔方兵,岂谓尽烦回纥马
拟绝天骄拔汉旌,韩公本意筑三城
杜甫
已到浏阳第几湾,晨曦一线穿窗外
倚闾何以报苍颜,负襁可曾萌孺齿
兹日图南倦鸟还,经年望北藩羝梦
长车呼啸过重山,万籁无声夜色阑
深南
作者的立场,作者的观念,万万不可强加于读者。你要给别人洗脑,说教于他,恐怕他是不肯轻易答应的。所以你就不妨抛个问题,或者反问他,让他自个儿去思索答案。总之要尊重读者,方能相敬如宾。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揣度或推测。考虑,估量,据已知的来猜测未知的。
寄书应见雁南征,欲问后期何日是
又作尘沙万里行,自怜湖海三年隔
昏昏灯火话平生,草草杯盘供笑雨
老去相逢亦怆情,少年离别意非轻
王安石《示长安君》
只恐难酬壮士心,此中何处无人世
云浮仙阙见黄金,水涌神山来白鸟
四海苍生痛哭深,十年天地干戈老
秋光千里自登临,日入空山海气侵
顾炎武
羁身遥想未成归,菡萏西池应已放
欲破愁城困四围,不蕲恢网开三面
梦于醒处事俱非,酒正酣时伤愈痛
枝杪空余蛱蝶飞,荼蘼落尽晓风微
深南
揣测结法,一般多用应记,或已,应许,尚恐,疑是,只怕等词。
作者不下死定义,或猜想,或预测,或模棱两可,不表硬态,不以为然,不以为否。让读者去判断,别忘了,读者都是相当聪明的。
结法四:假设结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假定。当会或不会发生的现象出现时。
例诗:
岂宜重问后庭花,地下若逢陈后主
终古垂杨有暮鸦,于今腐草无莹火
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不缘归日角
欲取芜城作帝家,紫泉宫殿锁烟霞
李商隐
拄杖无时夜叩门,从今若许闲乘月
衣冠简朴古风存,萧鼓追随春社近
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其意何能托雁传,迢遥纵示缄封语
沈园旧壁柳飞绵,庾岭新枝梅著雪
残梦休询断或连,冥思欲说无还有
匪夷所惑久难诠,悭此红尘一段缘
深南
假设结法,一般多用若有,如逢,纵负,若已,如问,纵忘等词。
事情如果这样或那样发生了,不妨想像一下,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