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唐诗中浅析如何写诗

(2021-09-29 07:16:24)
标签:

诗论

分类: 六、论文、散文
从唐诗中浅析如何写诗
       如何写好诗的一条直径,就是读诗,就是读名家的诗,名家的诗要慢慢地读,细细地读,要读出味道,要读出感悟,并要有所总结,方能指导自己的写作,灵感来了,说不定会写出一首好诗来。下面通过名家范例,浅析一下“起承转合”写诗的路径。
       写诗如何起笔,古人说万事开头难。一首诗如何开头,确实至关重要。散曲把开头称为“凤头”,大家就可知道开笔的重要性了。开头其实没有法度,但从古人的作品中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则来。一般常用的方法就是“破题”。例如:悯农二首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两首古风,开头两句都与“农”有关,这就叫破题开笔。还有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开头直接照应题目。
     再看唐杜牧《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霜树”也是破题,与“秋”紧密相关。
     再看看李白的两首:
     其一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其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首也是直接破题启笔。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也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还有一种情况,前两句破题: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商隐的《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五绝、七绝诗例还有许多,就不一一罗列了。
       我们看一下五律: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们再看看七律: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起笔破题是近体诗一种很重要的起笔手法, 希望大家在读诗的时候注意,慢慢品味,内化为写作能力。为节约时间,下面举例只举七绝。
二、如何“承”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就如山水相连一样。绝句中的第二句也不是独立王国。写诗如何写好第二句,也很重要。第二句在五绝或七绝中主要的作用是承上,并从内容上要更推进一层,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下面举例说明。
还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承接第一句“西辞”,并进一步点明“下扬州”。这一首比较明显,我们再看一首不是那么明显的。例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句中“白云深处”是暗接“远上寒山”而写的。
       根据上一句的内容承接: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交战肯定有伤亡。第二句就从第一句意思中引申出来。
       从时间上承接。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城,晚归“江陵”。
       场合转换承接。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桥边”转换到“巷口”。破题承接。
         所谓承,要不即不离,根据第一句的内容,进一步深化,不能完全重复;或者是第一句场景的完善,为下面的抒情奠定基础。
三、最紧要处是转
        能否转好,关系到一首诗的成败。文似看山不喜平,一首诗也是这样,要起伏跌宕。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色,第三句写听觉,这就是一种转换。或由写景转到抒情。
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一种抒情转换。
            景物转换。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时空转换。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不管用那种方法,转换必须服从内容。
四、合的艺术
        律诗的结构,古人总结为起承转合。这个法则特别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也就是说,刚开始写诗的时候,必须借助这个法则,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可以从有法度,到无法度,作品又体现法度。律诗结尾的手法不外乎两大类:一种是以景作结,另一种是抒情作结。
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抒情作结。还有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景作结。
王勃的《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然写好律诗,不仅要掌握结构,还要会选择意象,还要会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同时使用各种比兴手法,还要学会虚与实、动与静的技法,律诗还要含蓄蕴籍,七律、五律还要有很好的对仗等等,写好一首诗真的不容易。掌握律诗结构,是写好诗的必要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