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特意强调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对这几天会议的观察和思考,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问题,我觉得基础工作应该是提高代表的参政议政水平,对于此,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在此求教于众方家。
一、全国人大代表的等级。
全国人大代表有等级吗?你先看看事实情况。
首先,这个问题表现在称呼上,这个很有趣。领导人和地方要员都喜欢自称“普通代表”,媒体喜欢称呼有些代表为“基层代表”。其实,“基层代表”也好,“普通代表”也罢,都是全国人大代表,不管在其它时间和地点如何,在开会这几天里,在行使代表职权时,大家的权力是一样的,“普通代表”是一票,“基层代表”也是一票。
其次,这个问题表现在座位上,也很有趣。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很讲究排座次。我注意到,在全国人大开全体会议时,领导人和地方大员都有座次,在他们前面都有名字牌。各个代表团在分组审议时,会场的布置更是五花八门,很多代表团的基本格局是正方形,里面放一圈大沙发,外面几圈是小沙发或者干脆是折叠椅,如果有中央领导人参加,那就再加一个超级大座。不过也有一些代表团是排成几圈的圆桌会议,这个给人的感觉还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内圈是沙发,外圈的折叠椅,里圈有桌子,外圈无桌子,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连人民大会堂都配不齐相同规格的桌椅。
再次,这个问题也表现在代表的心态上。
“普通代表”说话时,“基层代表”在那里奋笔疾书,深怕记漏了,而“基层代表”却很少发言,即使发言,我也没见过“普通代表”奋笔疾书过。
二、全国人大代表的发言。
首先,发言假大空。钟南山说人大代表10分钟的讲话,其中前8分钟是歌功颂德,后2分钟讲个人成绩。我没到过现场,不敢乱讲,但从各种媒体报道中,估计大致如此。
其次,发言跑题。比如分组审议时,领导人也参加分组审议。很多媒体都长篇累牍地报道,领导讲得都很有水平,但我就好象觉得他们讲的和他正在履行的人大代表的职权不太相干。你是来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来了,你得评判政府上一年的工作情况,有什么经验教训。
其实,全国人大代表在开会时的表决和发言享有司法豁免权,代表人应该畅所欲言,这一点,政协好象要比人大要好一些。
三、全国人大代表的素质。
很多人大代表,把进京开会只当作一个荣誉,或者是只当作宣传自己或其企业的平台,吸引公众眼球。我看到有人大代表到处给人送竹篮子送花,说是宣传环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不是一个好制度,关键是看其在实践中是否能体现其优越性。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发挥了,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