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强师,教育强国(庆祝第41个教师节)

今天(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1985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国务院总理设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为什么从2004年后每年教师节要设定一个“主题”?教育界认为:每年教师节确定一个主题,是为了让教师节超越单纯的庆祝和表彰,成为一个有焦点、有深度、能真正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性时刻”。 如果没有主题,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容易流于形式,比如简单的送花、表彰大会等。事实证明,一个精心设计的“主题”可以为庆祝活动提供灵魂和方向。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学校、媒体和相关机构都需要组织教师节活动。一个明确的“主题”为所有这些活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行动纲领和创意核心。教育部门的表彰人选和事迹宣传也可以紧扣主题,树立典型。这样确保了全国上下千万场活动能够形成宣传合力,最大化传播效果。“主题”的设定也是一种与教师群体的对话。它既表达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与感谢(如“老师,您辛苦了”),也传递了对教师队伍的期望与鞭策(如“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成就感和社会地位;同时,它也激励教师群体不断自我更新,与时俱进,回应时代的呼唤。
教师节不仅是教师的节日,更是全社会的节日。学者认为,一个鲜明、朗朗上口的“主题”(如2007年的主题“尊师重教,奠基未来”),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动员和公众教育。它提醒公众关注教育、理解教师、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它让感恩之情变得更加具体,引导人们用更深入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而非仅限于物质礼物。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里提到的“教育家”,我的理解并非指所有教师都必须是成名成家的“教育家”,而是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应追求和具备的一种精神境界和专业品格。“主题”包含两个部分:“铸魂强师”和“教育强国”。
“铸魂强师”中的“铸魂”
“铸魂强师”中的 “强师”,是要求每位教师要解决“如何成为良师”的路径问题,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卓越,为“教育强国”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是党和国家对全体教师的殷切期望,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担当。我作为一名曾经在教育岗位拼搏过的教师,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心系教育、关注教育,祝愿在岗教师“铸魂强师”,为“教育强国”谱写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