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酒 仙 李 白
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千家万户、男女老少都知道了李白这位大诗人,并被后人称之为“诗仙”.李白会喝酒,且酒量很大,又被后人称之为“酒仙”;既是“诗仙,又是“酒仙”,所以自己把自己称之为 “谪仙人”,是天上被贬谪下来的仙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正如他的诗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却不愿走常规的科举道路,而是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名声,得到帝王赏识,一飞冲天。他曾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便因性格狂放不羁、得罪权贵而遭排挤,离开了宫廷。此后,他四处漫游,寄情于山水与美酒之间。现在就谈谈李白与美酒的关系.
李白,是一个将天才、美酒、浪漫、自由和不羁完美融合的文化象征。有人说,他的诗因酒而更加奔放飘逸,酒因他的诗而拥有了不朽的文化灵魂。他不仅写下了近千首璀璨的诗篇,更留下了一种超越时代、令人神往的精神风貌.李白一生写下的一千余首诗,有人统计,其中直接出现“酒”字的诗就占16%(约170首);如果算上间接描写的,比例会更高。他的《将进酒》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饮酒诗”。
对李白而言,酒是激发灵感的催化剂。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精准地描绘了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几句诗将李白醉酒后狂放不羁、才思泉涌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酒让他摆脱世俗的束缚,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创作境界。酒是李白精神的寄托,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有人总结说:李白得意时,酒是豪情的助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失意时,酒是解忧的良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孤独时,酒是唯一的知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送别时,酒是深情的祝福:“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留别》)学者评价说:李白的饮酒,并非单纯的嗜酒,而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它象征着对自由的热爱、对权贵的蔑视、对世俗礼法的超越。他追求的是一种“醉”的状态,一种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逍遥境界。
《将进酒》被学者认为是他的“饮酒歌”巅峰之作,通篇豪气干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首诗将怀才不遇的愤懑化作了奔放激昂的劝酒词,展现了他无比自信和豁达的胸襟。
李白一生,真的是嗜酒如命.李白的死也如同他的诗一样,充满了浪漫的传说。民间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他在安徽当涂的江上饮酒,醉酒后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无比美丽,于是纵身跃入水中捉月,最终溺水而亡,骑鲸仙去。这个结局虽然很可能并非史实(正史记载为病逝),但却完美地契合了他人格——极致的浪漫、纯粹和对美的追求至死方休。他用生命为自己的“酒仙”之名画上了一个最传奇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