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了“浮士德球”

成都世运会的球类项目有11个大项(下有“分项”;“分项”下面有的还有“小项”)。这11项,包括台球、荷球、软式曲棍球、棒垒球、棍网球、壁球、腰旗橄榄球、地掷球、沙滩手球、短柄墙球、浮士德球,比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的球类比赛项目要多得多;巴黎奥运会球类项目只有足球、篮球、手球、排球、沙滩排球、七人制橄榄球共6项。成都世运会比赛的这些项目,在此以前,我大多没有听到过和看到过,其中就包括了浮士德球。
当我知道这次成都世运会球类项目中有浮士德球时,很快就与德国作家歌德写的一部长篇诗剧《浮士德》相联系了,以为这种球与歌德有关联。后来在网上一查,才知道浮士德球是根据德文(Fastball)直接音译的,其英文名称为Fistball,直译叫拳头球,也叫草地排球,与歌德没有半点关系。
浮士德球起源于意大利。早在公元1555年,意大利人就记载了这种游戏的规则。19世纪末,德国人将意大利人记载的规则翻译成德文。从此,浮士德球就在德语系的国家流行起来,后来又传到了南美洲和非洲地区。浮士德球
据介绍,浮士德球每队由10名球员组成,比赛时5人上场。比赛场地为长50米,宽20米且完全平整的天然草地,场地中间设中心线,并在两侧设置网柱悬挂球网,将球场分为两个半场。男子比赛网高2米,女子比赛网高1.9米。比赛时,不必站在底线发球,场中前排攻击线后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发球。发球、接球、传球、扣杀、吊球等等,都以单手握拳,不能用手掌,所以把浮士德球称之为“拳头球”。
球员在球场上用拳头或前臂击球,通过球网进行比赛,在本方球场最多只能击球3次,每名球员只能击球1次。每一回合,球被击中之前,允许球在地上弹跳一次。一方成功将球击中过网,且对方未能接到球时,记1分。预赛和排位赛等采用五局三胜制,决赛采用七局四胜制。每局比赛一方获得11分且领先对手2分即获胜。
浮士德球看起来与排球运动很相似,其实是两种极不相同的运动项目。除了场地大小不一样外(浮士德球场要比排球场地大6倍),最主要区别在于击球方式和触球规则:1. 击球方式。浮士德球仅允许用单手握拳或前臂击球,禁止使用手掌击球;排球主要通过手掌击球,允许用手掌、手指、前臂等部位进行传球、扣球等动作。2 触球规则。浮士德球每次触球前允许球落地弹跳一次,且每回合最多允许弹跳三次;排球必须在球未落地前完成触球,若球落地则判对方得分。我看了几场浮士德球比赛以后发现,浮士德球的运动强度要比排球的强度大,观赏性要比排球高。但为什么排球普及程度要比浮士德球的普及率高得多?我估计可能是因为浮士德球的场地要求高,需要有一块平整的草地球场。这是一般单位难以得到的,开展起来不容易;而排球只要有一块长18米、宽9米的室内或室外平整的地块就行。
我从网上获悉,浮士德球在中欧一些国家已被纳入中小学课程,强调体能训练与团队协作
成都世运会浮士德球赛,有8个国家的男队和女队共16支队伍参赛。经过较量,决出了冠军、亚军和季军。男子冠军, 巴西队;亚军, 德国队;季军, 奥地利队。女子冠军,巴西队;亚军,瑞士队;季军,德国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