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斯彤
斯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620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皇家“官署”到佛教“道潮

(2025-05-12 05:46:06)


 

有不少人常常把寺庙这个词,看作是一个固定词组,并且都会认为是佛教的庙宇。但事实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例如,有少林寺、大昭寺、白马寺等等;例如“庙”,有孔(子)庙、关帝庙、太庙等等。在古代,尤其在唐朝以前,,分别指两种不同的官方活动场所:“寺”是

官署;“庙”是祭祀的地方

,作为官署的名称,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在秦汉时期,国家的很多政府机构都以命名,像宫廷侍从们办公的侍中寺、接待外宾和少数民族的鸿胪寺、掌管粮食储藏管理与供应的司农寺,以及大名鼎鼎、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大理寺等。就是到了唐朝,国家还专门设有九寺即宗正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卫尉寺和太府寺。其中,太常寺主管宫廷礼乐;光禄寺主管宿卫、侍从;太仆寺主管皇帝的车驾、马匹;大理寺掌管刑狱,相当于后世的最高检;鸿胪寺主管接待外宾,朝会礼仪;司农寺管宫中谷物钱粮;宗正寺也就是后来清朝宗人府的前身。

 在唐朝,在长安城内,除了官署有九寺,还有佛教道场慈恩寺(旁有大雁塔)、荐福寺(旁有小雁塔)等寺院。这就告诉我们,“寺”的含义不再限于官署名称了。由专指官署的“寺”,扩展到又指佛教道场的“寺”,源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在洛阳城敕建白马寺。汉明帝时期佛教东传,为了表示对这些佛学经典以及佛陀本身的尊重,为他们专门修了一座建筑,取名为白马寺 以供奉佛教经典,并作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取名为“白马寺”,最主流的说法与白马驮经的传说相关。汉明帝敕建寺院,是为纪念白马之功,特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的建立,不仅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成了佛教道场的代名词。

自东汉传入佛教以后,一直受历代王朝统治者所重视,认为佛教的思想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对民众有教化作用,便兴建了一些场所,供僧团教授佛法、居住、学习、修行所用,这类的建筑场所都称为“寺”。从东汉开始,被赋予了宗教意味。在官方的倡导下 ,佛教被百姓所接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乱频繁,时局动荡,普通百姓在战乱中寻求宗教慰藉,为佛教兴盛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杜牧在《江南春绝句》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南北朝寺庙的繁多。据史书记载,南朝梁武帝时期,寺庙数量竟然高达2486所,僧侣人数更是达到了8万多人。而在北朝北魏末年,寺庙数量竟然超过了3万所,僧侣人数更是高达200多万。这些数字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

佛寺都供奉菩萨。大雄宝殿中供奉的菩萨,比较常见的是一佛二弟子(释迦牟尼佛和阿难、迦叶)、一佛二菩萨(释迦牟尼佛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一佛四弟子(释迦牟尼佛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难尊者、迦叶尊者)等。除了大雄宝殿外,寺院中还会包括法堂、藏经楼、伽蓝殿等建筑。通常所说的佛教“三宝殿”是指1. 佛殿。如大雄宝殿,是佛教徒进行礼拜和供养的场所;2. 法殿。存放经文的地方,如藏经楼;3. 僧殿。僧侣修行和居住的场所,也称为僧寮或禅房。这三殿是佛寺的重要场所,不能随便去,所以有“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

寺院里供奉的是佛菩萨,而不是神灵。宗教界认为,我们到寺院去,主要是要学习和萌生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而不应该是祈求菩萨保佑你升官发财,或考上好学校,或找到好对象。

从皇家“官署”到佛教“道潮

 从皇家“官署”到佛教“道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