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的“四大名著”

在咱们国内,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几乎都知道《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和《红楼梦》,并且很多人还知道这四本书被称为“四大名著”。
追溯“四大名著”说法的来源,首先就要提到“四大奇书”。文学史家说,“四大奇书”是明代四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合称。清朝初年,李渔明确提出了“四大奇书”的概念。李渔之后,“四大奇书”成了小说评论中的常用术语。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们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难分高矮,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文学界对是否“名著”有着不成文的标准。所谓“名著”,通常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的作品,能够经过时间的考验而经久不衰。文学史家说,名著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标准:1. 广泛的读者群体:名著不仅仅是风行一两年,而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2. 通俗易懂:名著不卖弄学问,面向大众而不是专家;3. 永不过时:名著不会因时代变换而失去其价值;4. 百读不厌:名著隽永耐读,不同年龄、学历层次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悟。
有人介绍总说,在建国以前,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社会上流传的是“六大名著”。即除了现在流传的“四大名著”外,还有《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什么后面这两部书从“名著”中删去了呢?据说是《儒林外史》的文学思想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聊斋志异》传播的封建迷信,与科学社会思想背道而驰,因此被踢出“名著”之列。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和明清等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四大名著”都出自明清时期。
四大名著的正确排序有两种标准:成书时间和故事时代。
按成书时间顺序排列:
1.
2.
3.
4.
按故事时代顺序排列: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