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山茶

今天是11月25日(阴历十月二十五日),从气象学的划分标准,西安地区已于一个星期前进入冬季(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10°C);从节令上看,“立冬”之后的“小雪”,已经过去3天了。冬天来临,让曾经是百花斗艳的小雁塔园区,除了腊梅即将绽放外,已经是无花可看了;但意想不到的是,在园区南侧的、位于“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前面的盆栽山茶,其中一盆,却开出了朵朵白花,旁边的红山茶,也含苞待放(见附图)。这给诺大的广场,带来不少生机,一花独秀,招来行人驻足观看、拍摄。
在西安,冬季可供观赏的花卉不多。据报道,西安地区冬天比较多见的花卉,主要是腊梅、茶花和月季。可以看到山茶花的地方,除了我上面提到的小雁塔文化片区的广场外,秦岭花世界(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大道旁)、大兴善寺和西安植物园,都栽有山茶花。
山茶花,又简称为茶花,原产于中国。山茶花,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它的花期较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山茶花的颜色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红色、粉色、紫色、黄色和白色等多种颜色。山茶花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宋代诗人金朋说在《山茶花》中写道:“严寒瑞雪正飘飘,布满乾坤似玉浇。独见墙头倾赤艳,鲜红几朵破琼瑶。”一丛丛红色山茶花,有的含苞吐蕾,有的已华丽绽放,在风中摇曳着亭亭风姿,唯美得令人陶醉。园林学家说,山茶花花姿丰盈,端庄高雅,既有梅花傲雪凌霜的风骨,又有牡丹的美艳大气,是有名的观赏花卉。郭沫若在《花与诗》中的《茶花》一诗中,有“人人皆言牡丹美,我道牡丹不及茶”的诗句;还盛赞:“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
山茶最宜庭园绿化,从文化内涵上,它是一种传统的瑞花嘉木,一种吉祥的喜树。从形态来看,山茶四季常青,树形适中、地栽、盆栽、花坛种植均相宜。
在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有“十大名花”的说法,包括: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绽妍—菊花、君子之花—兰花、花中皇后—月季花、花中西施—杜鹃花、花中娇客—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十里飘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花。这十种名贵又美丽的观赏花卉的排序中,山茶花排名第八,并誉称为“花中娇客”。
为什么山茶花被称为“花中娇客”?山茶花被称为“花中娇客”的主要原因,据学者介绍说,主要在由于山茶花独特的生长习性和养护难度。山茶花喜温暖湿润的半阴或散光环境,不耐高温和干旱,耐寒性较好,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25之间,最适开花温度为10-201。它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喜欢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微酸性土,不耐盐碱。山茶花对空气湿度以及温差的变化比较敏感,过度干燥以及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容易掉花苞。此外,山茶花的养护难度较大,打理不当容易导致掉花苞。例如,水分失调、温差过大、养分失调和光照不足都会影响山茶花的生长和开花。我看到,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前的盆栽山茶,每到夏天,园艺工人都要给它们盖上防晒网,预防因温差过大而造成水分失调。
山茶花不仅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其果实和叶子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江西盛产用茶籽压榨的“茶油”。我老家福建闽西,毗邻江西,百姓大多食用茶油。营养学家说,长期食用茶油,能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具有养颜护肤等功效,消化吸收率达99%以上,特别是对产妇复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茶油有催乳、促消化、杀虫解毒、保健、护肤美颜的作用,茶油对于咽喉肿痛、大便干燥也有改善功效,而且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