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成功的医疗尝试

(2024-10-17 05:47:42)


 

今年“五一”前夕,我的口腔上腭,突然长出一个“包”,我到学校医院求医。因医疗设备不足,无法分清是脓肿还是囊肿,口腔科大夫建议我去三甲医院确诊。我去了就近的交大一附医院口腔科,由王教授接诊。经王教授认真检查后认为,是由附近牙齿残根发炎导致的脓肿。她亲自为我做了穿刺手术,“包块”不见了。回家三天后,又在原病灶长出“脓包”,但比原来小多了。我再次去了一附院,由陈教授接诊;她的助手为我做了第二次穿刺,并让我服用“阿莫西林”、“人工牛黄甲硝唑”。从那以后,平安无事,再没出现肿块了。

意想不到的是,107日,在口腔上腭老地方又长出脓包,不太大,但不能带假牙,影响进食。我想去医院再做穿刺手术,但考虑到去医院太麻烦,准备尝试用消炎办法来代替穿刺。于是,就到药店买来了几个月前一附院开的处方药“阿莫西林”和“人空牛黄甲硝磋”。我按时、按量服用,连吃3天,肿块“岿然不动”。我怀疑这两种消炎药已经产生了“抗药”现象,决定改弦易张,不再吃西药,改吃中药。吃什么中药?我对着镜子看了看舌苔。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舌面红、舌苔薄白,是典型的阴虚火旺舌象。凭我掌握的一点中医知识确认,口腔里的脓肿,可能源于肾阴不足而导致虚火上炎,出现脓包。我不敢服用“穿心莲”、“双黄连口服液”这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了,而到药店买来了可能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阴虚火旺导致的口腔溃疡的“六味地黄丸”。从1011日开始,一天4次,每次10粒。吃了2天,有效果,肿块变小了;再服2天,肿块消失了!从昨天(16日)开始,重新戴上假牙进食。

面对口腔脓肿,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到医院做穿刺,嫌麻烦,希望通过药物让脓肿被吸收、消失。事前,我没有询问过医生光吃药、不穿刺是否可行,全是一种带有冒险性质的自我尝试。这种尝试,源于小时候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身上某处长了一个脓肿,不可能找医生穿刺,只是在患处贴一张黑膏药或贴一片粗茶叶。如此而已。基于这样的记忆,我进行了一次靠吃药来代替穿刺的尝试,结果成功了!

我选用六味地黄丸来消除脓肿,是因为我领教过六味地黄丸具有《药典》里似乎没有明确记录的一个功效:“消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舌面出现过“地图舌”,影响吃喝和说话。在校医院、在周边各大医院都诊治过,吃遍了各种消炎药,把胃都吃坏了,不见成效。在急不可耐的情况下,我把家里储备的六味地黄丸吃了2天,结果收到奇效!再服用2天后,“地图舌”消失了!我把这个“阴差阳错”的意外收效,还专门告诉了远在云南曲靖从事口腔医疗工作的侄女。

人们都说中医治病很神,我也这样认为。从事口腔医疗的西医,压根儿也不会想到专门用于“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能治“地图舌”,能治口腔“脓肿”!但实践证明,由阴虚火旺引起的一些口腔疾患,六味地黄丸就是能治!

中医很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为民造福!

一次成功的医疗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