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

(2024-09-27 06:00:16)


 

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经典命题,历代先贤都为之进行探讨,并留下了许多著名论断。

知易行难这一观点,源自《尚书·说命中》,其中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意思是说认识事物的道理容易,但真正去做却很难。这种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到。比如运功健身,多数人都会说“生命在于运动”,但真正能走进操场、持之以恒地跑跑步、活动活动身子的并不太多;都说吸烟有害健康,但有些人就戒不了;交警明文规定:“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但有些人就要以身试法,照喝不误,结果害了自己,也殃及别人。这仅仅是生活中见到“知易行难”的例子。

与“知易行难”的观点相反,还有一种观点就是“知难行易”。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感“知易行难”这种传统旧说,不但不能激励人们的进取精神,反而助长一种畏难苟安的心理。不知固不欲行,而知之又不敢行,则天下事无可为者矣。他认为这正是中国近代之所以积弱衰败、革命事业不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破除这种旧的传统观念,鼓舞人们“无所畏而乐于行”的勇气,孙中山在《建国方略. ‌民族主义第五讲》中,提出了 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的命题。意思是说,做起来并不难,难就难在认知(没有指导实践的理论知识),并以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等十事作为论证。这一观点与传统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相呼应,都谈到了实践。孙中山的这一学说,旨在鼓励人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有学者说,知易行难知难行易看似相反,但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知识和行动关系的不同理解。 知易行难强调了实践的难度,认为即使知道了道理,实行起来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知难行易,则强调了掌握理论知识的难度,肯定了知识的指导作用,认为只要有了正确的知识,实行起来就会变得容易。

也有学者认为,无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都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们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有不同的适用性。例如,对于一般浅显的知识,知易行难可能更适用;而对于复杂的知识体系,知难行易可能更适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哪个成语更符合实际情况。

面对“知难行易”和“知难行易”两种观点,我比较认可孙中山提出的“知难行易”的观点。孙中山说:天下事只怕不能知”,“倘能由科学之理以求得其真知,则行之决无所难他认为,在科学昌明的时代,人们必须先求知后才能行动。这一观点体现在他对知识的重视以及对实践的推动上。孙中山认为,通过知识构建意象,进而制定计划并付诸实践,无论事物多么复杂或工程多么浩大,都可以成功实现。这表明了他对知识的重视以及知识对行动的指导作用,在科学的真知灼见的指导下,“并不难。孙中山以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独立运动、暹罗(泰国的古称)效仿日本维新等的成功,佐证知之则必能行之。

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常常遇见一些“知”和“行”脱节的现象?个中原因,可以认为他的“知”很肤浅,甚至可以说他“无知”。如果他拥有真正的理论知识,必能付诸实践,落实在行动上。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经常口不离烟。假若参加会议,他会把会议室“无烟会议室”的牌子,挪到室外。作为一个大学教师,他应该知道“抽烟有害健康”,有多人也劝过他戒烟,但都无动于衷。有一天,他咳嗽、气喘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他做CT检查,发现肺部有病灶,医生建议他戒烟。为了保命,他离开医院回到家里后,说戒就戒,如同佛家所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样,就不再抽烟了!从这件事的前后经历,说明我这位老师当初对抽烟的危害,知之不多;看医生后,才真正知道抽烟有害健康。知道清楚了,戒烟就不再成为问题了。“理论指导实践”。“抽烟有害健康”这一“理论”,让我这位老师从嗜烟如命,到一口不沾,让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这也算是一个 “知难行易”的例证吧1


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

 

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