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5日

李白斗酒诗百篇
1
骑马似乘船
,
眼花落井水底眠
。
汝阳
2
三斗始朝天
,
道逢麹车口流涎
,
恨不移封向酒泉
。
左相
3
钱,饮吸衔李白斗酒诗百篇”,出自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所谓“饮中八仙”,指的是与杜甫同时代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这八个人都爱喝酒,喝得多,喝完后都丑态百出。杜甫就把这八位酒仙醉后的表现汇集一起,写成《饮酒八仙歌》。比如贺知章,杜甫写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的是贺知章酒后骑马,像坐船似的,晃晃悠悠,结果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比如汝阳王李琎,杜甫写道:“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说的是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他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分封到酒泉郡(据说酒泉的水都有酒味)而感到遗憾。再比如李白,杜甫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意思是说: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后人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来源于此。
李白一生,嗜酒如命。有人统计,李白写的诗,在《全唐诗》中收录了1010首,其中谈到酒的约有200多篇。《将进酒》,通篇讲饮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流其名”。李白与酒,如影相随。
李白一次能喝多少酒?没有具体答案,只能从一些诗里得到一些参考数据。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对李白来说,有酒就有诗。杜甫说李白喝一斗酒就能写出一百首诗,这只是一个概数,说明李白酒量很大、酒后能写出很多诗作而已。据说李白一天最多写过20首诗。唐朝人喝酒按斗计量。史书上说,唐朝时的斗,有大斗、小斗之分;大斗约盛12市斤,小斗约盛4市斤。李白喝酒一斗,该是指小斗。一次喝4斤左右的酒,尽管酒精含量不高,也让李白喝得酩酊烂醉,皇上叫上船都不知道上船。李白在他写的《襄阳歌》(又称醉歌)里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说的“杯”,就是当时流行的“鹦鹉杯”。据考古发掘,杯高2.5厘米,口径4.7—12.5厘米。喝300杯也可能是一个概数,但也能看出酒量可观。在《山中与幽人对酌》(幽人就是隐士)诗中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两人都能喝,你一杯,我一杯,不停地喝。在与岑勋、元丹丘一起喝酒时,李白也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且莫停”,劝着两位朋友不停地喝。
李白能喝酒。他喝的什么酒?这是大家极感兴趣的问题。根据中国酒的酿造技术发展历史考察,李白喝的不是蒸馏酒,酒精度数不高。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此法”。李时珍说的“烧酒”,就是现在的白酒。这种白酒(烧酒),古代不曾有过,从元朝开始,才从阿拉伯世界传入我国。李白喝的是用花、用果、用粮食酿造的低度酒(10—15度),包括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清酒、绿酒、渌酒、漉酒。清酒、绿酒、渌酒、漉酒的制造工艺,似已失传,只能从李白诗中了解到他喝过上述这些酒:“金樽清酒斗十斤,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戏赠邓溧阳》);“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前有一樽酒行之一》)。
李白虽然喝的是低度酒,但喝的次数多、量过大,其结局就如《旧唐书》所说“醉死于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享年62岁。也有的说李白在当涂江上喝酒时喝醉了,想捞水中月亮,不慎落水,溺死于江中。哪一种说法对?史无定论,就像他出生地一样,仍然是一个谜,让后人评说吧。
附杜甫《饮酒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