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走女王”到“妈妈运动员”(巴黎奥运会记事之九)

2024年巴黎奥运会共设有32个大项,329个小项;其中“田径”大项下面的一个分项“竞走”,包括了男子20公里、女子20公里、马拉松竞走混合接力共3个小项。马拉松竞走混合接力是新增项目,取消了原先体力消耗过大、比赛时间过长的男女50公里竞走。规则规定:马拉松竞走混合接力每支队伍由一男一女组成,以间歇接力的方式,各完成两段约10公里的赛程,全程42.195公里。
在
奥运会上,我国田径项目运动成绩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据
统计,自1984年到2020年,我国共参加10届奥运会。其中田径项目只获得11块金牌,男女竞走占了6块,超过一半;这6块竞走金牌,属于男的只有2块,其余4块,都由女运动员获得。巴黎奥运会的男女20公里竞走,已经举行完毕。男队与金牌无缘,女队夺冠。我看了女子竞走比赛直播,只见女子运动员杨家玉(112号)一路领先,从5公里之后,就开始领走。后半程,杨家玉顶住了西班牙选手佩雷兹的追赶,最终以1小时25分54秒的成绩夺冠。同队的马振霞因为第三次犯规被判“罚时”,最终她以第11名结束比赛;第五次征战奥运会的老将刘虹(109号)获得第21名。
看了竞走比赛现场直播发现,竞走运动员体力消耗,似乎比跑步运动还大。竞走规则规定:运动员必须始终保持至少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前腿从着地的一瞬间起直到垂直位置,必须始终伸直,膝关节不能弯曲。竞走的速度取决于步频和步长,相对于普通走路,竞走每步更快,这就加大了肌肉的负担。竞走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掌握正确的竞走姿势,保持直立身体,眼睛平视前方,双臂自然摆动,脚步轻盈,有节奏地行走,且始终保持至少一只脚与地面接触。我在比赛队伍里,看到中国两位年轻运动员杨家玉和马振霞,走得都很轻松,另一位年已37岁、第5次参加奥运会20公里竞走运动员刘虹,宝刀不老,也紧随她俩之后,相距不远。比赛结束,杨家玉夺金,我门都为她高兴,并致以祝贺;对于刘虹,虽名列第21,但以她的年龄还能跑在第一军团行列,已经十分不简单了,我由衷地对他致以敬意!
这位从“竞走女王”到“竞走大妈”的刘虹,先后5次出现在竞走比赛场上,在我国尚属首位。刘虹从2008年第一次在北京奥运会上亮相拿到第四名,到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走上这个项目的领奖台,再到2016年在里约夺冠,并且成为媒体口中的“竞走女王”,然后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为中国田径争回了一枚宝贵的铜牌,今年又来到赛场,“五朝元老”不仅给中国军团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奖牌和精彩的比赛瞬间,同时也给中国体育书写了一段另类而潇洒的体育故事。我读过关于刘虹生过孩子复出的报道。从2016年退出赛道、回归家庭,到2019年重返赛场参加 2020年东京奥运会,再到2024年,以年龄最大的运动员身份亮相巴黎,20多年的体育人生,刘虹从没有停下脚步。巴黎奥运会,是她第五次征战奥运。
2019年刘虹决定复出时,她已经32岁了,对于国内竞技运动员的职业寿命来说,这无疑是“老将”的年纪。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刘虹已经有两年没有系统训练了。“妈妈运动员”的恢复训练,要比一般人艰苦得多,光是断母乳和减肥,就要花费很大力气。更何况刘虹在当时由于剖宫产,遗留的腹痛并未完全消除,腹直肌分离尚有一指以上的宽度,同时肌肉水平衰退严重,体重达到56公斤左右。在最艰苦的那段日子里,她每周的训练量可以达到190公里左右。而在复出的最初那段时间,她的最大周训练量已经有133公里,最大单月训练量也有450公里,这些强度都已经达到了她巅峰状态的七成左右。
当舆论都在称赞刘虹的“决心和毅力”时,她却并不太愿意用这两个词来概括这一切,“如果别人不能理解我的选择,就会觉得需要很大勇气,但对我来说,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刘虹自己看来,“决心和毅力,都有些不情愿和不得已的意思,我觉得不管是选择退役还是复出,我都遵从自己的内心,算是一个挺愉快的过程。”
在第五次走进奥运赛场的时候,刘虹把她爱人和孩子带到巴黎现场观看也许是她最后的一次比赛。不管刘虹是否离开赛场,她的拼搏精神,已经被书写在中国田径史册。对身经百战、已是37岁老将来说,享受比赛、挑战自我极限,对这名中国竞走的旗帜性人物就已经赢了。
有记者发现,在比赛过程中,当刘虹被杨家玉套圈时,两人视线交汇,相视一笑。这一刻,中国竞走悄然完成了时代棒次的交接!中国女子竞走,薪火相传,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