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丢失的,一定要找回来(巴黎奥运会记事之七)

(2024-08-01 05:30:37)


 

730日,西安《华商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陕西运动员杨昊和山东运动员练俊杰,在巴黎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台比赛,为中国代表团赢得第4金,拿回了在上届东京奥运会上跳水“梦之队”唯一丢失金牌的大幅照片;在照片上方,还用特大号字写道:“收复失地,杨昊好样的”!

奥运会跳水项目有8个小项、8块金牌。它们是:男子3米板、女子3米板,男子10米台,女子10米台;男子双人3米板、女子双人3米板;男子双人10米台、女子双人10米台。在奥运会, 男女单人3米板跳水,男子单人10米台跳水,开始于1904年美国圣路易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台跳水,开始于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双人3米板、双人10米跳台跳水,则开始于2000年。现在,暂不谈别的小项比赛情况,只谈谈男子双人10米台比赛情况。

我们国家的男女运动员,对技巧性比较高的项目,掌握得都比较快、比较好。男子双人10米台跳水比赛是2000年才第一次走进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田亮/胡佳搭档,就获得亚军;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田亮、杨景辉夺得了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林跃、火亮夺得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被曹缘、张雁全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被林跃、陈艾森夺得。从2000—2016共参加5届奥运会比赛,除了2000年外,连续4届夺得冠军。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台金牌,被英国运动员戴利/马修.李组合夺走,曹缘与陈艾森只拿到亚军,中国队无缘5连冠。 2021年东京奥运会跳水金牌共有8块,中国队夺得7块,缺失的一块,正是男子双人10米台的这一块。这对中国跳水“梦之队”是最大的“痛”!所以,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国家跳水队就为“收复失地”,认真布局,决定启用当时已经23岁的杨浩和20岁的练俊杰。经过3年磨合,他们两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490.35分的成绩,获得了男子10米双人跳台跳水的金牌,“收复失地”,举国欢腾!这是中国跳水队在该项目上获得的第五枚奥运金牌,是对中国跳水运动员技术和训练成果的肯定,也标志着中国跳水队在该项目上的优势地位。

据专家介绍,双人跳水,尤其是10米台跳水,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双人10米台跳水运动的观赏性,不仅体现在运动员高难度动作的协调一致,还包括他们对于水花消失术的精湛技艺。在跳水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控制身体的角度和速度,以减少入水时的水花,这一技巧的掌握,不仅展示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惊喜。

关于“水花消失术”,西安《华商报》记者曾采访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师马遥。马遥认为:影响跳水水花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入水时的姿势、速度、身体倾斜程度、与水接触面积等等。其中能让水花消失的最关键因素在于运动员在入水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躯体与水面垂直。马遥解释,“在运动员刚刚入水后,水面由于与运动员身体接触,形成了向下凹陷的空腔区域,然后周围的水就会从四面八方向空腔流入,填补这个空腔。当水刚刚将空腔补满时,由于惯性依然保持着原先的流速,但此时水已经没有间隙可以流动,那么四面八方的水就会相遇并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它们的动量就会几乎彼此抵消,结果就是这些水几乎恢复到静止的状态,就不会产生很大的水花。如果运动员在入水过程中与水面不是垂直的,那么一方面在入水过程中身体会对水有推挤作用,从而产生水花;另一方面水在后续填补完空腔区域后动量并没有办法完全抵消,在水面上就会形成比较大的水流,进而就容易形成比较大的水花。

  马瑶还介绍说:“在运动员入水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双手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双手合十动作,而是用手掌面迎击水面。因为,水是不可压缩的流体,如果双手合十形成楔子的形状入水,水就会顺着斜面溅起水花。而用手掌迎击水面,水花更可能在水中向两侧排挤,能有效的减少水花。压水花是跳水动作好坏的关键因素。水花小,证明运动员身体协调性好、动作标准、肌肉强有力,运动员入水时,躯体与水面保持垂直。”

10米双人跳台跳水,一直是国际跳水赛事中的看点,包括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祝愿中国跳水“梦之队”,精益求精,在各个跳水项目中,再创辉煌!

(附带报告一个喜讯:昨天下午举行的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陈芋汐、全红婵组合,夺得冠军!至此,中国跳水队40年参加11届奥运会,共夺得50枚金牌。跳水梦之队为我们编织的美梦还在继续!

被丢失的,一定要找回来(巴黎奥运会记事之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