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咥”

(2024-07-09 05:53:56)


 

我五十年代来到西安不久,就听到过把吃面叫“咥面”,把吃的舒服说成“咥得美”。那个时候,以为“咥面”、“咥得美”是西安的一句土语,没有去认真问个究竟。后来经人提醒,才知道字典里真有“咥”这样的字,是古字。我查过《汉语字典》,“咥”字有两种解释:(一)die二声,吃;(二)xi,四声,笑。我还查过《辞源》,也有两种解释:(一)xi,四声,大笑;(二)die 二声,咬。前些时候,我在“百度百科”还看到了比上述两本辞书解释得更详细的条目:“,汉语三级字,读音为dié。“咥”,是陕西关中、河西走廊一带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种方式,从字面意思看,吃至极致为之“咥”。“咥”也有笑的意思。”这段解释里面有几个关键字,我们可以稍作了解:1. 什么是“三级字”国家有关单位根据汉字使用频和流通情况等属性,把汉字进行分级,共分成三级:一级字为常用字,收字3500,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 二级字收字3000,使用频率仅次于一级字;三级字,即不常用的字,收字1605个。“咥”字属三级字,即属于不常用字,很多人不会认,不会写。2. “咥”字属于陕西关中和河西走廊一带的方言,而不说是陕西方言。“百度百科”这句注释,非常重要。我来陕西几十年发现,本省的或外省的人士,常常把“陕西关中”发生的事,笼统地说成陕西的事。比如:关中八大怪,被说成陕西八大怪;关中人爱吃面,被说成是陕西人爱吃面;“咥”字是关中方言,被说成是陕西方言。多少了解陕西地理的人都知道,陕西分成三大块,即陕北、关中、陕南。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这三大块,从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到讲的话、种的庄稼,都有很大区别。就以语言为例:关中人讲的是中原官话;陕南人讲的是西南官话;陕北人讲的是晋语。“咥”字只出现关中地区,把“咥”字说成是陕西方言,显然不确切。

陕西关中包括哪些地区?所谓“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边的潼关(函谷关)、西边的散关(大震关)、南边的武关(蓝关)、北边的萧关(金锁关)。具体说,“关中” 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敞开的河谷平原盆地。 它西起宝鸡,东至渭南,南接秦岭,北靠渭河北山,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铜川、渭南、咸阳、宝鸡等地区,被称为关中平原或者八百里秦川。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人,常常把吃说成“咥”。这与关中的历史有关。关中曾是周、秦的发祥地。“咥”当成吃的意思,最早出自《周易履》:履(踩踏的意思)虎尾,不咥人,亨。意思是说,踩到了老虎尾巴,没有被老虎咬,运气好。史书上说,秦王嬴政(即秦始皇)会韩非子曰:吾以羊肉,喝凉茶,招待先生,望相携同谋,共商一统天下大业也,为苍生,为黎民矣。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跟韩非子说的一段话,意思是说:我请你吃羊肉,喝凉茶,就是希望你和我们一起,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在陕西关中地区,吃和“咥”,表达的都是吃的意思,但本地人都知道,它们之间有着很大不同。学者认为,吃与“咥”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文化背景和使用方式。 ,它不仅仅是指食物的摄入,还包含了进食时的动作和表情,传达了一种享受食物、释放自我的文化现象。例如,关中人吃面,把面吸进口里后,不咀嚼,就直接吞下面条,这种吃法被视为,看作是吃的至极(“咥”字是口+至)。 则是一个更普遍的词汇,用于描述食物的摄入过程,通常不涉及具体的动作或方式。可能表现出一种文雅、斯文风格。总的来说,是陕西方言中特有的词汇,咥是吃的一种方式, 就是多人站在一起吃,哈哈大笑着吃,波澜壮阔地吃,很粗野也很雄壮地吃;其基本特征为老碗盛食,“狼吞虎咽”,吃出快乐,吃出气氛。除此之外,“咥”时不必坐着、准确的姿势应该是蹲(见附图),其次是站着。假若在进食时能发生让人唾涎的声音且汗流面脸,如此才是秦人最为标准的“咥”!

,除了隐含着秦人的吃相,语言学家还发现它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举例说:你(娃)干什么去了?”“打工挣了些小钱呗!”“嘿,你(娃)肯定咥了个大活!还可引申为“打”。比如:你娃怎么了,让你那么咥他!”“他就是个坏蛋,我不咥他谁咥他!

    一个“咥”字,蕴含着那么多意思。难怪有人说,“咥”是最能代表陕西方言的第一个字!

            谈“咥”

           谈“咥”


谈“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