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咥”

我五十年代来到西安不久,就听到过把吃面叫“咥面”,把吃的舒服说成“咥得美”。那个时候,以为“咥面”、“咥得美”是西安的一句土语,没有去认真问个究竟。后来经人提醒,才知道字典里真有“咥”这样的字,是古字。我查过《汉语字典》,“咥”字有两种解释:(一)die二声,吃;(二)xi,四声,笑。我还查过《辞源》,也有两种解释:(一)xi,四声,大笑;(二)die 二声,咬。前些时候,我在“百度百科”还看到了比上述两本辞书解释得更详细的条目:“咥”,汉语三级字,读音为dié。“咥”,是陕西关中、河西走廊一带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种方式,从字面意思看,吃至极致为之“咥”。“咥”,也有笑的意思。”这段解释里面有几个关键字,我们可以稍作了解:1. 什么是“三级字”?国家有关单位根据汉字使用频率和流通情况等属性,把汉字进行分级,共分成三级:一级字为常用字,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 二级字收字3000个,使用频率仅次于一级字;三级字,即不常用的字,收字1605个。“咥”字属三级字,即属于不常用字,很多人不会认,不会写。2. “咥”字属于陕西关中和河西走廊一带的方言,而不说是陕西方言。“百度百科”这句注释,非常重要。我来陕西几十年发现,本省的或外省的人士,常常把“陕西关中”发生的事,笼统地说成陕西的事。比如:关中八大怪,被说成陕西八大怪;关中人爱吃面,被说成是陕西人爱吃面;“咥”字是关中方言,被说成是陕西方言。多少了解陕西地理的人都知道,陕西分成三大块,即陕北、关中、陕南。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这三大块,从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到讲的话、种的庄稼,都有很大区别。就以语言为例:关中人讲的是中原官话;陕南人讲的是西南官话;陕北人讲的是晋语。“咥”字只出现关中地区,把“咥”字说成是陕西方言,显然不确切。
陕西关中包括哪些地区?所谓“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边的潼关(函谷关)、西边的散关(大震关)、南边的武关(蓝关)、北边的萧关(金锁关)。具体说,“关中”
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敞开的河谷平原盆地。
在陕西关中地区,吃和“咥”,表达的都是吃的意思,但本地人都知道,它们之间有着很大不同。学者认为,吃与“咥”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文化背景和使用方式。“咥”
“咥”,除了隐含着秦人的吃相,语言学家还发现它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举例说:“你(娃)干什么去了?”“打工挣了些小钱呗!”“嘿,你(娃)肯定咥了个大活!”还可引申为“打”。比如:“你娃怎么了,让你那么咥他!”“他就是个坏蛋,我不咥他谁咥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