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坐,也能健身!

春秋战国是我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传入汉族地区,其中就包括了坐具。据《后汉书》讲,东汉灵帝刘宏(168-189年在位),“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什么是“胡坐”?“胡”,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的称谓;称少数民族为“胡人”,称来自少数民族的用具,包括生活用品,都加一个“胡”字,如胡床、胡服、胡琴、胡萝卜、胡椒等。“胡坐”,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盘腿而坐;二是指坐在“胡床”上。盘腿而坐好理解;坐在“胡床”上的“胡床”是什么?我在多年前的“百家讲坛”里,收听马未都讲《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时候说,李白所指的“床”,不是现在的床,是“胡床”。“胡床”就是现在的“马扎”。只有在室外坐在“马扎”上,才能看到天上的明月,躺在房子里的床上是看不到月亮的,何况唐朝时的民居,窗户都很小。坐在“马扎”上,两脚垂下,两脚踩地,比起跪坐,就相对舒适了。
从“跪坐”到“胡坐”,最后发展到坐凳子、坐椅子、坐沙发,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古代官员上朝,由坐到站,最后发展到清朝的跪,是逆时代而动,最后必然导致封建专制制度的灭亡。
历史上先秦汉唐时的人们,身穿宽大飘逸的服装跪坐于地,很大气。跪坐不仅体现出一种修养和风韵,跪坐还是一种对对方表示尊重的坐姿。有资料介绍,西汉时,士大夫宋忠和贾谊,有一次听卜者(占卜算卦的)讲解卜筮(古代的一种巫术)。由于这位学识渊博的卜者侃侃而谈,二人不由得肃然起敬,“猎缨正襟危坐”。“猎缨”,即整理冠带;“正襟”,就是正一正衣襟;“危坐”,就是挺直腰板,端正的坐好。通过“猎鹰正襟危坐”,以表示对这位学者的尊敬。在古代,“君视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之间很讲究礼仪。当臣下礼拜君王的时候,君王严肃正坐,是一种最恰当的表达;若不跪坐,则是对大臣的不敬。
跪坐不仅体现出修养,体现出对对方的尊敬,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坐姿。医学界认为,跪坐,对整个脊椎的生长发育和保养都是最佳的坐姿,能保持脊柱正直,杜绝驼背发生。从生理角度来说,跪坐,能减少下肢供血,加速血液归肝、回心,然后心脏把血打到脏腑,濡养全身,有利于养肝明目,增加脑供血。跪坐可以刺激人体的胃经、脾经以及肝经,保持其通畅。脾胃不好,以及肝火太旺,还有普遍存在亚健康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跪坐来逐渐恢复健康。
有学者认为,从健身角度看,跪坐和站桩、打坐有相似作用,都可以扶阳气,促健康。所以有些人采用跪坐方式,来代替“盘坐”。有兴趣的亲友,也不妨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