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

(2024-06-23 19:09:27)


 

昨天(622日)早上,在陕西咸阳师院任教的朋友张君看完我的博文《体育,你就是生命的动力》后,在“评论”中写道:“建议把毛主席的《体育之研究》,也同时选摘发布,中西合璧,兼容并蓄。”我当即回复:“好意见,我照办(意即向有关部门建议)。”嗣后,张君又补发了一句:“西体宣传部门应该这样做。”在我们学校的宣传部门还没有“选摘发布”《体育之研究》之前,我先在朋友圈里,像介绍顾拜旦的《体育颂》一样,向我的亲友简单介绍一下《体育之研究》。

《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41日出版的、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作者是 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的笔名。繁体字毛澤東共有二十八画)。19583月第5期《新体育》,重新横排发表;人民体育出版社印了单行本。在《体育之研究》文章里,青年毛泽东以近代科学的眼光,就体育的概念、目的、作用,以及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在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并贯穿他一生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意思是:想要让人们的精神变得文明,应该先让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健;强壮健康的身体,是创造文明、改变世界的前提。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发表于20090422日、由张国基撰写的《回忆五四运动前后的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张国基写道:“我一八九四年三月生于湖南,晚于毛泽东同志诞生三个月又二十一天。一九一五年,我考取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毛泽东同志已念完二年级。他在第八班,我在第十三班。毛主席在一师(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简称)的五年里,把体育锻炼一直看得很重要,经常对我们说:要有坚强的体魄,才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我还在一些文章中看到,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就读时,爱踢足球,是守门员;爱打篮球、乒乓球;爱游泳;爱洗冷水浴。

青年毛泽东为什么要写《体育之研究》?据介绍,1917年,24岁的毛泽东,有鉴于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里,讲的还不充分、不全面,尤其对青年的健康体育(这关系到国民文化素质与精神体魄)缺乏论述,几成空白;而当时社会的现实是,“国力苶(音nie二声)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为了弥补陈独秀的疏漏,为了改造中国与社会,毛泽东认为,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方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而强意志”。于是慨然执笔写下《体育之研究》。

《体育之研究》共分八个部分:第一  释体育。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第二  体育在吾人之位置。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第三 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今之体育,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第四 体育之效。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五 不好运动之原因。一则无自觉心也、一则积习难返也、一则提倡不力也、一则学者以运动力可羞也;第六 运动之方法贵少。运动筋骸使血脉流通,此锻一己之身者也。锻一己之身者其法宜少;第七 运动应注意事项。运动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有恒矣,而不用心,亦难有效,故运动有注全力之道焉;第八 运动一得之商榷。提挚各种运动之长,自成一种运动,凡分六段;段之中有节,凡二十有七节。以其为六段,因名之曰六段运动。毛泽东创编的“六段运动”,被认为是中国早期的广播体操。

《体育之研究》发表至今,已有107年了。在2017年纪念《体育之研究》发表一百周年之际,国家体育总局、北京体育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单位,都以不同形式,召开纪念活动。学者们认为:毛泽东阐述的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以及“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这是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体育文化珍宝,是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史上的力作。这篇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不朽之作,今天读起来,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睿智和远见卓识,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体育之研究》,全文5500多字。受博文播发的字数限制,恕不复制原文了。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