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为“红包”所动的韩二牛

(2024-02-20 05:41:16)


“二牛”,是我对第二个重外孙韩梓珩的昵称。除夕那天傍晚、在吃年夜饭前,我给大重外孙小可乐发了一个“红包”,他高兴地收下了,还把右手搭在我的右肩上;我又拿出第二个“红包”,准备个小重外孙二牛。结果出乎意料,他对“红包”不为所动,连看都不看,两只眼睛直盯着电视屏幕看动画片(见附图)。古有“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今有对“红包”不为所动的韩二牛。近女色,“坐怀不乱”,是因为柳下惠品德高尚;见“红包”,不为所动,是因为韩二牛年龄太小。韩二牛,20228月出生,到今年春节,不足一岁半,还不知道“红包”是啥东西。他的哥哥小可乐,20192月出生,2020年春节给他发“红包”,他也无感,到了2021年春节快2岁时,才知道“红包”的价值。所以当他收到我给他发的“红包”时,高兴地还亲我的脸颊(见附图)。我相信明年春节,当我给二牛再发“红包”的时候,估计不会不为所动,可能也会像他哥哥一样,高兴地亲我的脸颊。

在春节期间,由长辈给晚辈发的“红包”,通常称作压岁钱。压岁钱,原名压祟(音suì)钱,据说是用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祟钱后,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史书上讲,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当时也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些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的钱币形状的避邪品。钱币正面铸有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从两汉开始,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到了宋代,才逐渐形成给小孩发可以在市面上交易的“钱币”的习俗。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钱币发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钱币。“红包”这个词汇,才由此出现。包一百文铜元,寓意为长命百岁;包一枚大洋(银元),象征着一本万利 如今,据说北方地区喜欢包整数纸币,如50100,或5001000……;而南方有的喜欢包带6、带8的吉利数,如6688666888…….不管南方或北方,不管发的钱数多少,“红包”传达的是一种心意、一种祝福!有意思的是,有的人用于发“红包”的纸币,要专门去银行换新纸币,而且还希望号码相联的新纸币。换成新纸币,寓意“去旧迎新”;纸币号码相连,寓意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在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过春节的习俗,也必然有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的传统。“红包”文化,红遍全球!

在咱们国家,除了春节以外,在其他喜庆场合,例如喜结良缘、孩子满月、老人过寿等,也常以“红包”形式送礼祝贺。当下,“红包”泛滥,给一些低收入的人带来尴尬、烦恼,苦不堪言。但在华夏国土上的“红包”情节,短时间想去掉,看来也难!

不为“红包”所动的韩二牛

不为“红包”所动的韩二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