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良好睡眠,健康同行”,是2023年第23个世界睡眠日的活动主题。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健康三大标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有鉴于睡眠的重要,倡议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以提高全世界人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引进“世界睡眠日”,并从2008年起,每年也提出一个活动主题。2008年第一个活动主题是“健康生活,良好睡眠”;去年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
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是“良好睡眠?”医学界公认的有5个方面:1.入睡时间快,5-10分钟即可入睡;2. 睡眠深,不易惊醒,醒后5分钟即可入睡;3. 睡眠时无噩梦、惊梦现象,梦醒后很快遗忘;4. 起床后精神状态良好,反应敏捷,无疲劳感;5. 白天工作效率高,无睡意。在咱们国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良好睡眠。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有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高出世界平均值10%,并呈现普遍化和年轻化;年轻人已成为睡眠障碍的“重灾区”。
在民间,睡眠障碍通常称之为失眠。怎样界定是否失眠?我没有找到有关的具体标准,但从一些介绍文章中了解到:凡是上床30分钟以后不能入睡;入睡时间不足6小时;半夜醒后不能再睡回去等现象,每周高于3次,且持续一个月以上,都可称之为失眠症患者。
为什么会出现失眠现象?医学界、心理学界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探索。昨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陕西咸阳市渭城区一所街道社区医院的韩医生归纳了4条原因:1. 身体患有甲亢、抑郁、焦虑等疾病;2. 居住环境受光线、噪声、温度干扰,以及受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如晚餐过晚、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3. 喝浓茶、喝浓咖啡、喝高度酒等,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干扰;4. 心理因素,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症、强迫症等。
怎样治疗睡眠障碍?治疗方法很多,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最常见的是找医生开处方(中医的、西医的),吃些镇静、催眠的药物;或者找按摩、针灸大夫;或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不在床上看手机等,或加强健身运动;或睡前采取的一些助眠措施,包括泡脚、听音乐、喝牛奶等。
我很少失眠,或者说不失眠,睡眠情况比较好。朋友们知道我睡眠比较好,也会打听我的“睡眠之道”。出于友情,我会简单地说说我的一些做法。比如:我自认为有比较好的生活习惯,即上了床以后,我从来不看任何读物,包括书报、杂志和智能手机,不听音乐。睡觉就是睡觉;我习惯在上床前,在笔记本上记下明天要做的事,避免上床后因为盘算明天的活动而影响睡眠。睡觉就是睡觉;上床后为了加快入睡时间,我会做做“勾脚”活动。勾脚,动作很简单:躺平,两腿伸直,脚后跟紧贴床上,两脚脚尖尽量往上勾,使脚掌与小腿成90度。我的实践证明,勾脚,不但可以锻炼腓肠肌,促进血液回流,预防静脉曲张和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还能助眠(催眠)!在做勾脚练习时,我会用左手拇指、食指,依次捏右手的5个手指尖(每个手指尖捏20秒);捏完后,换右手捏左手的5个手指的指尖。捏完手指尖后,勾脚结束,随而就入睡了; 按时起床,不赖床。退休前,因为工作,往往要到凌晨1点才上床睡觉,但我还是按时起来。早起,促成我上床后很快能入睡;因为要早起,倒逼我必须早早入睡。上述这4点,姑且称之为我的“睡眠之道”。
睡眠很重要;睡得好,才能吃得香,才能有精力去工作、去健身。让我们都拥有一个良好睡眠。与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