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给谁“跪拜、烧纸”?

前天(十一月初七),“武功河滩会”正式拉开帷幕,为期10天(有的说一个月,腊月初六结束)。“武功河滩会”,是为纪念农业始祖后稷(音ji)而举办的,已有4000年历史。朋友谭君在正式开幕前,就曾驱车去了“河滩会”现场,拍了好些照片,包括当地妇女在后稷像前跪拜和烧纸的镜头(见附图4.5.6)。在后稷像前跪拜、烧纸,是千百年来当地延续下来的民风民俗,是感恩农业始祖后稷教会我们种庄稼,干农事,最终摆脱茹毛饮血的游猎生活。
后稷,姬姓,名弃,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父亲帝喾(音ku),母亲姜嫄(尧帝时期的“农师”)。据史书记载,姬弃在母亲影响下,孩童时期就喜欢种树、种麻、种豆;长大后,会选择肥沃土地,教人种植庄稼。尧看他有才华,就任命他为农业官员。到了舜,把姬弃封于“邰”(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在封地“邰”,姬弃继续教民耕种,发展农业。死后,被尊为稷王(也称作稷神)、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通常称之为“后稷”(“后”,即王;“稷”,即稼穑百谷。“后稷”,百谷之王);同时,被周文王、周武王尊为周氏始祖(周武王为周氏家族第十五世孙)。
为了纪念后稷教化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在今武功老城东门外修建了“教稼台”。“教稼台”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的发祥圣地。每年旧历十一月间,都要在这里举行“河滩会”,都有百姓在后稷像前跪拜烧纸,感恩后稷。为了弘扬后稷事业,1934年,于右任在武功鎭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高等农业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西北农学院;随后又相继建立了陕西省农科院、中科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植物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研究所、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西北林学院、陕西省农校、陕西省林校、陕西省水利学校、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等农林科学教学、科研单位。后稷故乡,俨然成了中国的农业科学城!1999年9月,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以及西北水利研究所、陕西农科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省林业科研所共七个单位,合并组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直属教育部,是“211”、“985”重点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新兴的杨凌农业科技城,共同继承和发扬后稷事业,把中国的农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