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鸭脚”到“银杏”

从11月下旬开始,我陆续收到了朋友谭君、郭君、李君发来的“银杏美篇”,记录了他们在西安周围景点拍下的“遍地黄金甲”的美景。我暂不评价银杏黄叶多么美,想就有关银杏的一些基本常识,做点介绍。
在中国早期,银杏树的名字不叫银杏而是叫“鸭脚”或“鸭掌”;这是因为银杏树的叶子像鸭脚、像鸭掌。北宋诗人欧阳修在《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一诗的开头写道:“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符。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意思是说,鸭脚原本生长于江南,名声与实际价值,没被人们所认可。后来把它改名为银杏,并作为贡品送进宫内,身价陡涨,立即成了中州城市人们的珍品。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说:“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脚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乎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
植物学家说,银杏树最早出现于3.45亿年的石炭纪,是全球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后来在200多万年前,第四季冰川出现,大部分地区的银杏树毁于一旦,残留遗体,成了印在石头里的植物化石。到了50万年前,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绝大部分地区的银杏树都不复存在了,只有中国银杏被保存下来,绵延至今,成了研究古代银杏的活教材,成为全球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世界第一活化石”!
据介绍,银杏树的生长期比较缓慢,栽种20年后,才开花结果;40年后,才大量结果,因而有“公孙树”的别称。意思是说,爷爷(公公)栽树,孙子享受。银杏树也被称为“长寿树”。西安下辖的周至县楼观台,有一棵老子在楼观台写《道德经》时栽种的银杏树,距今有2000多年了;西安长安区罗汉洞村观音禅寺里的一棵银杏树,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年(628)亲手栽种的,距今1400年;西安长安区天子峪口的百塔寺有一棵栽于西晋太康二年(281)的银杏树,距今有1700多年。这些长寿树,现在仍然枝繁叶茂,每年秋季,都会引来游人无数。据说,参观观音禅寺的银杏树,要事前预约,拍摄时间只允许2-3分钟。
在西安,大多佛教寺庙都必栽银杏树。这引起了我的关注。经查,佛教寺庙栽种银杏树,首先是由于银杏树具有长寿特性,被认为是佛法象征。佛教强调生命的无常和世俗的短暂,银杏的长寿特性,有助于提醒我们要超越个人欲望,追求内心平静和永恒境界。其次,银杏树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枝叶繁茂,秋天,叶子变成金黄色。佛教把银杏视为“圣树”、“佛树”;把果实视为“圣果”、“佛果”。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因此各寺庙就广栽菩提树。菩提树只长在热带地区,在温带地区,高僧们就改种被称作“圣树”、“佛树”的银杏树来代替菩提树。其三,银杏树的落叶,象征离开和舍去。落叶与佛教的舍去相对应,警示僧尼及广大善男信女学会放下,放下物质欲望,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
银杏树的药用价值,也一直受到医药界的重视,在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