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其人

最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发现,在渭南市、商洛市、西安市的“非遗”名录中,都有“仓颉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值得了解一下。
根据《史记》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原姓侯岡,名颉,出生于今天的陕西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根据鸟兽足迹,创“鸟迹书”。轩辕黄帝有感于他的功德无量,赐以“仓”姓。繁体字“倉”,“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仓颉造字成功之日,古书上说:“天雨粟,鬼夜哭”。即上天降下粟米雨,鬼在夜间哭泣。为什么会出现“天雨粟,夜鬼哭”现象呢?人们猜测:“天雨粟”,是因为上天担心有了文字后,人们会弃农从商,造成饥荒;“鬼夜哭”,是因为野鬼担心有了文字后,人们会撰写文书告发他们,急得哭了。据说兔
子也哭了,这是因为兔子担心会从它身上薅取兔毛去做笔。
仓颉造字成功,后人怎样看?后人给予了仓颉极高评价。普遍认为,仓颉造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是从茹毛饮血进入文明时代的金钥匙!从此,人类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尊称仓颉为“华夏文祖”(文字之祖),是“万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师。”2008年,白水县成立了“陕西省白水县仓颉文化研究会”,以追颂仓颉功德、宣传仓颉精神、弘扬仓颉文化为宗旨,发展仓颉文化研究事业。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从仓颉传说中引申而来的“谷雨”节气,确定为“中国语言纪念日。”这意味着“仓颉造字传说”,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2014年,“仓颉传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仓颉传说”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是由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和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两家联合申报的。白水县是仓颉的出生地。东汉延熹五年(162)修建了仓颉庙。这是全国唯一庙、墓、碑、书、柏五位一体的“文祖”殿堂,也是唯一将“清明祭皇帝,谷雨祭仓颉”的民俗,沿袭2千年的文化宝地。如果说陕西白水是仓颉的出生地,那么,陕西洛南县则是仓颉最早造字的地方,是“汉字故里”。《策海. 大书》记载:“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造文字。”引文中的“阳虚之山”,在今洛南县城西北24公里处。仓颉在阳虚山造字的事,《荀子》、《吕氏春秋》、《史记》都有记载。洛南是公认的中国文字的发祥地。白水县与洛南县当之无愧地列为“非遗”名录。
在陕西,除了白水、洛南外,在西安长安区郭杜街道长里村,也与仓颉造字有关联。据考证,在西周时,为纪念仓颉造字,修建了一座“造字台。”传说仓颉曾在郭杜境内,受鸟兽足迹启发,创造了文字。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曾在一块石碑上题写了“仓颉造字台”五个大字。因为有了“仓颉造字台”,西安长安区的郭杜街道也就被列为西安市市级“非遗”名录。这样,陕西省就有三个地方,分别称为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