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这一个字
(2023-06-04 04:29:28)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山东东营的一文化博物馆,一名小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李白的卒年日期写错了。李白应该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享年62岁;而在李白雕塑下方,却写成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前762年(见附图)。多了一个“前”字,显然不合常理,哪有先死后生,本末倒置的? 这个明显错误,竟被小学生发现,难能可贵!
山东东营一文化博物馆出现的属于常识性的错误,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笔误,是粗心大意,而是在于工作人员没有很好搞清楚公元的纪年方法。什么是“公元”?什么是“公元前”?这是起码的历史常识,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有所了解。
公元纪年法,是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以耶稣基督出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因而也被称为“基督纪年法”,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后来,为了减少宗教纠纷,为了更广泛地被世界各国使用,才不再称“基督纪年法”,而改称“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没有“0”年,耶稣出生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出生后的的第一年,即为公元2年;耶稣出生前的第一年,称作公元前1年。公元前的数字越大,离我们越远;公元前的数字越小,则离我们越近(月份和日期,跟公元后的一样,数字小的离我们近,数字大的离我们远)。
今年是2023年。人类的历史,远远不止2023年;在耶稣诞生以前,还有几千、几万、几十万年。因而就有“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区别。在表示“公元前”的时候,一定要在“公元”两字之后,加写一个“前”字;在表示“公元后”的时候,就不必再写一个“后”字。例如: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5年;西汉王朝存在的时间是206+5=211年。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登基,公元前195年逝世,他在位的时间为206-195=11年。根据推算,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公元元年。以汉平帝元始元年为界,元始元年以前的,都属于公元前。秦朝建于公元前206年;西周建于公元前1027年。
我国用公元纪年,开始于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民国政府;新中国成立时,明确宣布使用“公元”纪年。在民国以前,我国的纪年方法,有两种:在没有“年号”以前,主要用君王的尊号来纪年。如周武王元年,汉高祖五年;从汉武帝设立“年号”以后,就用年号纪年。在明朝以前,绝大多数皇帝在位时,不止一个年号,即一个皇帝有多个年号。汉武帝有过11个年号;唐高宗有过14个年号,最多的是武则天,有过18个,往往一年换一个;从明朝开始,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有“洪武”一个年号。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在位61年,只用康熙纪年;乾隆是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在位60年,只用乾隆纪年。明清以后,因为年号固定,所以后人常常用年号称呼,如康熙皇帝、崇祯皇帝。明清以前的皇帝,因为绝大多是不止一个年 号,所以,常常用“庙号”称呼,如称李世民为唐太宗;也有用“谥号”称呼的,如称杨坚为隋文帝,称刘徹为汉武帝。